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文化人才

石仁勇:五十载丹青绘就山海神韵

□  王艳

【连网】 一个画家用一辈子的时间,扎根一座城市,呕心沥血绘就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海风光,这在中国画坛上并不多见。

为了静心作画,提前退居二线,52岁那年,重新踏上写生创作之路,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出的选择。

如今,石仁勇带着他的“现代山海山水画展”在市美术馆展出,并同步发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集·石仁勇》。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总编朱虹子,中央美院教授、国家画院导师岳黔山等知名画家、艺术评论家认为,石仁勇的山海山水画融进了反映进步性的时代元素,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传统文脉、都市感受以及个性创造,让人们体味到了“都市化”中的精神与人文关怀。

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汲取创作元素

1993年左右,石仁勇到灌云县燕尾港调研基层文化工作,第一次看到了开山岛,怪石嶙峋,岩壁陡峭险峻,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海鸥翔集,帆影点点,触景生情,随手勾勒出一张小速写。这也成为画作《开山岛》的底稿。

美术专业出身的石仁勇,辗转多年,才真正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绘画。1944年,他出生于南通市如皋县南园村,幼时喜爱丹青,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受到5年规范而严谨的中西绘画教育。求学期间,他学习认真刻苦,打下了扎实的中西画和书法基础,毕业后来到连云港工作。1973年,石仁勇调入东海县文化馆工作,承担了各类成人和青少年的绘画培训,教授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基本功。一年365天,他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或忙于辅导,或修改作品,个人创作时间少,却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

“过去创作条件有限,现在我是一天到晚想画画,非常珍惜这么好的创作条件。”石仁勇回忆说,那时候,买到一张宣纸会在手里翻来覆去,舍不得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单位并不支持个人创作,石仁勇没有气馁,早早起床,在床前的画案上写写画画,看看资料。遇上北京有重要大型画展,他就周六晚上私下坐火车赶过去,天亮到中国美术馆,买上两个烤红薯作午饭,在展厅里一幅幅作品前流连忘返,如饥似渴地欣赏着,看到下午4点多再坐火车赶回东海。

未曾想,一心想画画的石仁勇,此后却意外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相继担任了东海县文化馆馆长,县总工会主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务。为人豁达的他,并没有因工作生疏而畏难,而是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份工作,“三分功劳,七分苦劳,努力实现着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价值。”

仕途上风生水起,没有冲淡石仁勇内心对画画的热情。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内心对绘画的渴望更加强烈。因行政事务繁忙,石仁勇已从耗时较多的人物画转向了花鸟画,并以画梅花著称画界。有一次,他与南师大的一位山水画老师谈心时,对方叮嘱他:“千万不要把专业丢了,连云港的山水集南北雄秀,适宜入画,你要好好画。”

画连云港的山水,这让苦思中的石仁勇看到了一道亮光。在基层工作多年,他在深入人民火热的生活中,感受到越来越多可以入画的东西。无论是下海岛慰问部队官兵,还是上山考察文物,抑或为乡村编排节目,他都会用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随手画下一些速写稿,或记录几段文字,为以后的创作一点点积累素材。

地下400米感受“东方天书”保护重任

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1986年秋,石仁勇刚到市文化局任职,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承办“将军崖岩画保护论证会”。期间,他陪同单士元、黄克忠等国内著名文物专家深入锦屏磷矿地下400米考察,矿中黑黝黝的,不时有滴水声打破寂静,保护现状刻不容缓。后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采用大预应力锚索从地下加固保护,使得岩画免于分崩离析。

多年前的这一幕,深深留在石仁勇的脑海中,“将军崖岩画虽然可视性不强,但历史研究价值很高,我在创作《东方天书》时,把简单勾勒出的岩画放在锦屏山大背景下,虚实结合,岩画位于画面中心位置,令观者一眼就看到。”

1996年,石仁勇提前退居二线,全身心地扑到绘画上。他初步选定港城99个风光秀美的景点进行创作,后多方斟酌,舍弃那些单纯的山水,最终保留了50个自然人文价值较高的景点。他曾跟市文物部门的同志到各地考察文物,《东方天书》、《飞泉石刻》、《塔山古道》、等,或当场写生,或反复揣摩,留下入画的景色。“这些景点虽然很难入画,但必须画进去。”石仁勇说,许多外地画家看到连云港的历史文化遗迹十分震撼,作为本土画家,他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画好它们,多采用写实造型手法,赋予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希望世人从中领略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的全貌。

“要想领略美景,必须吃苦耐劳地去寻求、见识。”野外写生中,石仁勇遭遇了各种气候变化,或烈日炎炎,或狂风暴雨。有时,他特意赶在暴雨天气出门,捕捉瀑布、山泉的壮丽景象。有一年夏天,他站在大沙湾的礁石上写生,突遇狂风暴雨,潮水呼啦一下涌上来,躲闪时锋利的礁石划破小腿多处。这些外人看来艰辛的经历,石仁勇却甘之如饴,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画作中。

十多年前,喜爱书画的朱兰云曾在北京看到由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石仁勇电脑画《云台九十九景》,今年5月,他的兰云艺术馆正式开馆,特意邀请石仁勇为入驻画家。“石老师为人谦和,胸襟开阔,每次有外地名家来写生创作,他会全程陪同,学习借鉴对方的技法和笔墨,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朱兰云说,难得可贵的是,几十年绘画创作中,石仁勇不拘泥于传统山水画,而是坚持以真实山海风貌进行创作,画作上附有游记式散文,令人读来感触颇深。

开创性以中国笔墨展现海滨城市神韵

“仁勇在书写和塑造山体、城市建筑和海洋波浪形象时,用不同的笔线画不同的形象。用书法入画法写山石皱法和树林形态,间以墨色变化,又以没有变化的直线精心塑造高耸的现代建筑,体现工业文明钢筋水泥支撑的现代气息,使画面形象有骨有势。在画海景云雾时又以不同层次的墨与色晕染,使画境充满了韵致,这就构成了他笔下山海画气韵生动的意境。”这是著名美术评论家、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对石仁勇画作的点评。

早在5年前,石仁勇的这批画作就已经创作完成,有敬畏之心的他没有轻易拿出来,而是反复修改和揣摩,力求每一幅作品精益求精。

“海岛在中国山水画中很少表现,这会成为你画作的一个亮点。”聆听了好友的建议后,石仁勇专门搜集我市境内海岛的知识,多次实地写生,加之友人提供的部分航拍图及视频资料,寻找绘画灵感,描绘了竹岛、前山岛、开山岛、秦山岛等海岛美景。

创作中,石仁勇不仅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思想和感情,而且调动了自己全部的艺术知识和修养。他所面临的变幻莫测的大海、现代繁荣的港口、现代城市建筑等,这在古人那里找不到可供借鉴的参考画法,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初,他尝试用西洋画法表现海水,但与中国画整体不协调,也不能体现大海丰富性和动态性。他不断地到海边观察思考,风平浪静的海面、狂风巨浪中的海、港池里的海、波涛汹涌时的浪花以及海浪拍打礁石等各种姿态,不断实践比较,寻找绘画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画大海的技法。

“石仁勇采用中国画笔墨留白和上蓝的方式,解决了画海的难题。这一突破为他在中国画艺术上留下了一笔。”江苏省知名画家、省国画院副院长、傅抱石纪念馆馆长薛亮评价道,“画一个地域的山水画很难得,石仁勇用中国画的语言和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连云港的山海神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传承人,石仁勇的山海画开创了传统山水画的新领域、新境界,在海水、现代建筑、港口码头等题材上有所突破,正在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笔墨无止境。国内的美术评论家对石仁勇寄予新的期望:要继续提高创作的笔墨趣味,丰富山海画品格,遵循中国画的规律,慢慢脱离表现物象的高度,向更高层次的气韵、神韵努力。这也为石仁勇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与画笔为伴,绘就更高审美情趣的山海画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