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阡陌沃野间,蜜薯藤蔓舒展如碧波,沥青路蜿蜒串起致富田园,太阳能路灯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在这一幅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背后,是市委驻东海县工作队以“科技赋能+集体联动”工作模式破题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作为工作队骨干,市农商控股集团选派到东海县乡村振兴白塔埠镇山北头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张贺涛,用2年帮扶持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工作队办实事,张书记带头干,俺们老百姓今后的日子有奔头了。”山北头村村民纷纷说。
科技赋能
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为精准激活乡村资源,自2024年7月始,张贺涛亲自带队多次往返南京,对接省农科院专家;赴山东、河南等地蜜薯基地实地考察,选定蜜薯产业作为山北头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通过与河南薯道科技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引入优质脱毒种苗和智能化滴灌技术,在山北头村率先打造50亩示范基地。
基地采用高垄平插横栽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后,蜜薯亩产突破60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30%,亩均纯利润达1000元以上,带动50余户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过去种稻麦1亩赚500元,现在采用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种植的蜜薯比以往产量翻了一番,收入更是翻番。”种植户陈利算起增收账笑意盈盈。
为拓展销路,张贺涛还积极通过全国甘薯产业博览会平台寻找订单,村里种植的蜜薯还未收获已被预订一空。另外,连续3年的订单也被排上了日程。
民生为先
多办实事刷新“新形象”
张贺涛始终将人居环境优化牢牢抓在手上,他聚焦乡村道路不畅、农田灌溉设施不全等百姓关注的焦点,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30余万元,完成3.8公里“白改黑”道路改造,整理复耕低洼易积水农田50余亩。针对乡村河道、沟渠淤塞等问题,他主动协调争取市级水利项目,清淤沟渠4公里,新建节制闸6座,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大幅提升了全村防洪抗旱能力。
此外,张贺涛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山北头村新建和拓宽水泥路600多米,解决村民“家门口最后一米”的出行难题。同时,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为前营、前塘等村购置300多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乡村夜晚,方便了百姓出行。
“现在好了,村里的水泥路家家通,夜晚处处有路灯,俺们半夜出门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山北头村村民徐子加高兴地说。
纾困解难
关爱帮扶彰显“大情怀”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暖民心。自驻村以来,张贺涛始终将公益事业牢记于心、将群众利益扛在肩上,一直没有忘记。
在每年的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张贺涛多次联合市中小企业协会,走访慰问18名特困人员,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事难题40余件,让困难户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依托市社会工作部“牵手第一书记”活动平台,张贺涛第一时间联系到河南商会等组织,开展“商会有爱伸援手 困难帮扶暖心头”“携爱前行 情系老党员”“百会兴业 助力乡村振兴”等走访慰问活动,累计帮扶50余人。“张书记像亲人一样关心俺们的生活,为俺们解决了许多日常生活和雨天出行等实际困难,这种‘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亲人般的关怀,让俺们深深感动着!”该镇山北头村贫困户刘凤友饱含热泪地说。
蓝图绘就,实干圆梦。“产业旺、村民富、乡村兴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我们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才能不辜负乡民们的殷殷期望,不辜负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对我们的谆谆嘱托。”张贺涛说。(李贵仁)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