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村尝到“头茬鲜”的甜头


(张文华 杨天然 刘静)凌晨4点半的陶湾村,晨露未晞。村支书卞广生捏住一颗深紫葡萄轻轻一拽,“啵”的脆响在棚间荡开,指腹瞬间沾上一层银霜。“‘早丰甜’抢了20天上市期,每斤能多卖3到5块钱。”他笑着托起果穗,阳光穿透薄皮,琥珀色的汁水在果肉间盈盈欲滴。


  这片让村民笑逐颜开的葡萄园背后,藏着一套“风险漏斗”机制——村集体用20亩试验田筑起风险缓冲带。去年引进的“早丰甜”“户太8号”等新品种,先在集体大棚里试种验证。“病害关、市场关我们先闯,成功了再铺开。”村支书指着试验田里新搭的滴灌管介绍。当露天葡萄还在青果期,陶湾的早丰甜已在7月初抢“鲜”上市,价格飙升30%。


  风险过滤后的技术红利汩汩流入全村。458户村民共享的不仅是新品种,避雨大棚像给葡萄撑起“保护伞”。雨水顺着透明棚顶蜿蜒滑落,卞广生透露:“露天种植时,霜霉病逼得一年打药20多次。现在雨淋不着,打药的次数大大减少。”检测报告印证着他的话——50项农残检测中,仅检出三项微量且远低于国标。


  集体经济的暖意浸润着每个角落,全村葡萄总产量480万斤,产值达2400万元。村里连续两年举办短视频大赛,网红博主举着手机钻葡萄架,粉丝隔着屏幕问果粉是不是糖霜。她捻起一粒葡萄示范:“瞧,天然果粉一擦就亮,这是新鲜的印记。”


  当别处的葡萄还在枝头积蓄8月的甜意,陶湾村的果香已弥漫在清晨的集市与网店的订单里。“嚓”的一声轻响,卞广生随手摘下一颗紫得发黑的葡萄,指尖瞬间染上细腻如雪的果粉。他笑着递过来:“尝尝这‘早丰甜’,抢的就是这个‘鲜’。”牙齿轻合,薄脆的果皮应声迸裂,丰沛的汁液裹挟着清冽的甜香瞬间涌出,紧接着一丝灵动的酸爽轻盈跃上舌尖。“以前愁的是卖不动,现在愁的是不够摘。”他指着不远处村集体的20亩试验田,“风险集体扛在前头,这‘头茬鲜’的甜头,咱全村都能尝到。”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