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李大专携“金玉黑陶”走出国门

金玉黑陶参展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右为董事长李大专

韩国丽水世博会现场

□  王 艳   穆道勇

【连网】 黑陶是龙山文化标志性遗存,更是远古工艺中的一朵奇葩。赣榆黑陶工艺在七千年的传承中,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造型丰富多彩,图案精巧别致,制作技艺精湛娴熟。

近年来,赣榆县金玉黑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专带领全体员工,根据传统制陶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经过纯手工拉坯、雕刻、磨光、窑变等工序,已开发研制出浮雕类、镂空类、彩绘类等数百种黑陶工艺品及礼品,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金玉黑陶闪耀丽水世博

“走出国门参加世博会,是几代黑陶人的梦想。”李大专的另一个身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谈起“徐福东渡黑陶”参展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的情景,至今仍难以忘怀。

此次丽水世博会主题为“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上举办的首次以海洋为主题的世博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观众约800万至1000万人次。在我市参展的三件作品中,赣榆县金玉黑陶有限公司制作的“徐福东渡黑陶”和李大专现场展示黑陶制作技艺,现场播放介绍黑陶文化和制作工艺的专题片,受到与会观众和主办方的赞誉。

这尊以徐福东渡为主题的一对精美黑陶高1.15米,直径0.45米。李大专说,设计图案时就考虑到突出地方代表性,徐福传说和黑陶制作技艺分别为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徐福在日韩是非常受尊敬的人物。设计者张西月绘制了两幅图,一幅是徐福携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韩,另一幅为百工图,即徐福为当地带去播种、造船、纺织等农耕文化,从构思到定稿反复修改,采用浮雕、线雕和平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经过拉坯、修坯、雕刻、抛光、阴干、烧制等工艺,历时40余天。

“黑陶独特的材质,加上塑形、刻花、彩绘、施釉等每一道程序都透着灵气,远离了机器加工千篇一律的匠气,每个了解黑陶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爱上黑陶。”进入黑陶行业以来,李大专对这份事业注入了更多感情,企业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

独特文化内涵吸引客户

“当前品牌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因素,而决定品牌价值的背后,是文化支撑。”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李大专,决定从打造黑陶独特的文化品位入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早在7年前,李大专刚出任金玉黑陶公司执行董事时,就遇到了销售难题。由于陶土材质、造型、工艺等因素限制,产品一度出现滞销。经过多番考察和思索,他和同事发现产品90%以上是浮雕作品,就考虑增加镂空,让作品更加玲珑剔透,增强立体感。

如何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是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山东、河南等地多家黑陶企业基本上垄断了国内市场,作为后起之秀的赣榆黑陶要脱颖而出,须下狠功夫。

黑陶是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制品,作为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脆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赣榆黑陶具有黑、光、亮、薄、轻等特点,使用的沿海土质富含油脂,加上烧制时间长、窑内温度高,产品光泽度、硬度、亮度都比外地产品更有优势。”李大专介绍说,黑陶经过沥泥、搅拌和泥、拉坯、雕刻、磨光等工序,经过几天的晾晒之后入窑烧制,全部是手工制作。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李大专边学习市场营销边奔走联系客户,甚至邀请感兴趣的客户来公司考察制作工艺,感受赣榆黑陶文化内涵。一些客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些黑陶工艺品送给朋友,没想到很受欢迎,从此成为公司的固定客户。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产品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定位准确,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进入第二个年头,公司的销售开始慢慢步入正轨,拥有一批固定客户。

创意带来源源不断订单

从深圳文博会到韩国丽水世博会,黑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李大专却有一种紧迫感:既要遵循传统工艺,又要注重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增强现代艺术感,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端礼品市场对黑陶工艺造型提出较高要求,李大专和研发人员首先从解决工艺入手,提升工艺师素质。浮雕可多次修复,镂空则要把陶体挖空、刻透,且需一次成型,工艺要求高。经过不断尝试,公司推出了菊花罐系列,推出旋转式和直纹两种产品5大系列,很受市场欢迎。去年,仅菊花罐就销售1000余件。这一创意作品还获得当年江苏省“海龙杯”工艺美术大奖赛金奖。

头脑灵活的李大专还借助黑陶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扶持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建起了900多平方的黑陶展厅,并于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展示黑陶文化的一个窗口。看似不起眼的陶土,经工艺师雕琢,变身为精美的黑陶工艺品,价格也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

多元化为企业注入活力

从韩国丽水世博会回来后,李大专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员工制作了100多件“徐福东渡”缩小版黑陶,很快销售一空。“现在我们的客户不仅遍布国内,不少日韩客户都主动跟我们联系,提出定制作品的要求。”李大专介绍,今年公司将主打徐福和西游文化牌,推出一批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产品。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和创新摆上黑陶发展议程。为此,李大专主动联系中国矿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的专家教授,就制作海洋文化为主题的黑陶艺术精品进行研讨。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与美术院校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与创新并重,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黑陶属于技艺类非遗,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可以做适当的创新,但是,必须保留本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和手工制作三个核心内容,这些都不能丢失了。”坚守传统内核,注重创新发展,是李大专传承黑陶文化的宗旨。目前,公司推出的实用器皿,比如茶具、餐具、米罐等,在日韩地区非常受欢迎。

从事黑陶艺术多年,李大专对这一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黑陶文化区域性强,公司将加大产品创意、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推动黑陶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编辑:王夫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