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非凡 刘扬 苗艺)上午11时,海州区新海街道幸福社区的百穗餐厅里,饭菜香气早已漫过窗棂。82岁的朱时花老人缓步走进餐厅,花白的发丝在阳光下泛着柔光。
“朱奶奶,今天炖了您爱喝的老鸡汤,盐放得少!”食堂经理王建灵隔着取餐窗口扬声招呼,话音里透着熟悉的亲切。
这顿热气腾腾的午餐,已成为朱时花最踏实的慰藉。“以前家里就我一个人,做饭总是凑合。”她坐在贴有防滑垫的餐桌前,思绪飘回那些冷清的往日,“有回感冒,躺在床上特别想喝口热粥,可看着冷锅冷灶的,连烧壶水都觉得是件难事。”说到这里,她眼角的纹路仿佛又深了些。
转机发生在2022年初的那场居民议事会上。平日里话不多的朱时花,那天却说得格外恳切:“我们这些独居老人,不图别的,就盼着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这句朴实的心声,如种子般落进在场每位社区干部心里。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3年,百穗餐厅正式投用,木质桌椅圆润防磕,适老餐盘轻便趁手,放大的价目表一目了然,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对长者的关怀。如今,这里日均接待500余人次,老年人占比超五成,饭香氤氲间,升腾的是邻里温情,更是民生温度。
有时,朱时花会拎着刚买的鲜鱼来找王经理。王建灵总是笑着接过来:“朱奶奶放心,免费给您加工,保证鲜味十足。”这份超越食堂服务范围的温暖,已成为社区里心照不宣的约定。
百穗餐厅边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辅具体验馆内,朱时花轻抚一辆银色轮椅扶手:“先选好备着,现在腿脚还行,往后总用得着。”馆内陈列近30种辅助器具,可租可买的灵活模式,为暮年时光添了一份从容。
自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放后,朱时花的下午时光也变得生动起来。她几乎每天都会赴约,几张方桌,几把靠背椅,成了她和老伙伴们的一方天地。扑克牌在指尖轻快地翻动,说笑声在活动室里暖暖回荡,偶尔为了一张牌争上几句,转头便相视而笑。她说:“以前下午最难熬,现在一坐下,半天就过去了,人也精神多了。”
回到家中,适老化改造的细节静默守护,床头紧急呼叫键泛着柔光,触手可及。“去年申请的适老化改造,一按就能联系上社区和孩子们。”
虽从未启用,这枚小小按钮却让独居生活少了担忧,多了安心。
“朱奶奶,今天把厨房和玻璃都收拾得亮堂堂的。”民政部门每月一次的家政服务如期而至。两小时后,窗明几净,满室生辉。这项面向80岁以上老人的免费家政服务,已默默陪伴她走过三个春秋,让这间独居的小屋始终保持着整洁与温馨。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轻柔地洒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她望着窗外在建的养老服务业态一条街,眼里闪着期待的光:“听说那儿要建个敞亮的活动室,我想去学下棋,多认识几个老伙伴。”
如今在港城,150家社区食堂如繁星点缀街巷,1654处养老设施织就密实服务网,“15分钟养老圈”正从蓝图照进现实。从一餐热饭的温饱之需,到一键呼叫的安全守护,再到辅具体验的生活从容,“十四五”以来,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正稳稳托举万千长者的银发时光,引领他们从“老有所养”稳健迈向“老有善养”的明天。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