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江 通讯员 夏燕红 周和荣 丛日杰)笔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防火和鸟类保护工作,近日,市总林长签署并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和鸟类保护工作的令》(以下简称“总林长令”)。这是我市首次将鸟类保护列为总林长令重要工作内容,从制度层面为鸟类撑起“保护伞”,为它们营造更安全、更安宁的生态家园。
在森林防火方面,总林长令强调要压实各方责任,发挥林长制优势,明确各级林长为第一责任人,推动防火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人头。同时,强化野外火源管控,严格执行市政府防火禁火通告,推进火源入山管控、林内巡护和可燃物清理“三大行动”,严防火灾隐患。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提高以水灭火工程覆盖率,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体系。
在鸟类保护方面,总林长令要求强化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确保鸟类重要活动区域巡护全覆盖,推进内陆河流、湖泊、库塘等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同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和运输鸟类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为营造人鸟和谐的氛围,还将进一步规范观鸟和拍鸟活动,引导公众文明观鸟、依法拍鸟,杜绝惊扰鸟类行为,对使用无人机拍鸟造成伤害的行为将依法追责。
连云港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是全球候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之一,全市鸟类种数约占全省63.07%。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首次现身临洪河口省级湿地公园,标志着我市以临洪河口湿地为核心的鸟类栖息地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守护好这些“天空的精灵”和它们的家园,“十四五”以来,我市持续强化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通过污染清理、地形修复、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退渔还湿、互花米草除治等措施对湿地功能受损的滨海湿地进行系统修复和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累计完成互花米草治理3万亩,建成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累计修复湿地1.13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3.5%(较“十三五”期间高出9.2个百分点)。如今的港城湿地,重现“滩涂连绵、万鸟翔集”的动人景象。
近期,我市深入推进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聚焦“捕猎、贩卖”两个重点,对青年路花鸟市场、海州花鸟鱼虫街区、振兴花卉城等多个场所内非法出售猎捕工具和非法出售鸟类等违法行为进行排查,围绕“打击、保护、宣传”三项主要任务,联合公安、农业、市场、交通等重点部门,构建“巡查—执法—救护”一体化机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排查巡护人工繁育场所、候鸟迁徙通道、农林接合部等区域超百次,并拆除非法猎捕工具成功救护数百只鸟类。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