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一种资源就是一张名片;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崛起。”在东海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保看来,水晶就是东海县最核心的资源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海县的水晶产业已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狭义的范围,它已经融入了东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发出多种效应,给东海县带来了“晶彩”的改变。
水晶为媒
“水晶之都”越来越被世界所熟悉
在谈到东海水晶给东海带来的积极影响时,东海县县长朱国兵深有感触:“当前,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现在只要一提到东海水晶,马上就能引起客商的广泛共鸣。”
很多人了解和熟悉东海,是从知道东海水晶开始的。东海水晶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选用的是东海水晶;中国地质博物馆内的水晶大王就产自东海……当人们阅读这一条条重磅信息时,“东海水晶”这一关键词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东海水晶,已经是东海的一张“名片”,凡是来连云港的外地人,都想到东海一睹水晶风采,逛一逛全国最大的水晶市场。
水晶商会秘书长周毅是东海县较早从事水晶销售的商人之一。在他的记忆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前来东海购买水晶的商人和游客就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近年来,这种态势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走进东海水晶市场,各式各样的水晶制品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流连忘返。“2012年,我们接待国内外游客75万人次,日均交易量1500多万元;接待客商20万人次,年交易额60亿元,市场辐射全国及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东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晶专业交易市场和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东海县水晶市场总经理周振岭对笔者如是说。
“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为了进一步依托水晶资源,让东海这座“水晶之都”加快与世界接轨,自1991年开始,东海县已成功举办11届水晶节,借助“水晶盛会”特色舞台,千万名海内外客商涌进东海,扩大了东海县的影响,提高了东海的知名度,促进了广泛的对外交流。
“如今,我们兴建了国内惟一的以水晶为主题的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在西双湖北面启动建设全国最大水晶交易市场,打造全世界最重要的水晶集散地。”谈到东海水晶下一步发展,徐家保充满信心。
全球“淘晶”
开拓精神成为东海崛起引擎
去年腊月二十八,刚从巴西回到家中的东海县水晶商人张东刚联系了十几位常年在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淘晶”的老板,在家中开起了“淘晶”研讨会。过去,“淘晶”者们是各干各的事、各赚各的钱。如今,及时准确的信息成为商业判断的必备条件。于是,东海的“淘晶”者们自发抱团合作,趁着过年契机,互相碰头了解最新行情,提前对市场做出判断。
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林告诉笔者,目前东海县像张东刚一样在海外“淘晶”的人有近6000人,他们常年奔波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东海县汇聚大量水晶原石,每年从海外运到东海的各类水晶有4000多吨。
作为苏北的传统农业大县,东海县并没有外出闯世界的“基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面的世界对东海人来说是遥远和陌生的。随着水晶产业的迅速发展,东海的水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水晶资源的迫切需求,使得东海人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习惯,纷纷走出国门,去异国“淘晶”。
异国的“淘晶”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激发出了东海人血脉里的开拓精神。2005年,从未出过远门的东海县曲阳乡妇女张延芳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马达加斯加,开始了她的“淘晶梦”。“开始也害怕,怕到了那儿水土不服,怕收购不到水晶。”提到第一次出国“淘晶”之行,今年45岁的张延芳对自己的害怕直言不讳。但是,凭着执着的韧劲,现在的张延芳和丈夫已成了“空中飞人”,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呆在马达加斯加。
随着“淘晶”大军的增多,这种开拓精神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东海人,成为东海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在最新出炉的东海县新时期精神表述语中,“开拓”成为了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凭着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的能力,东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2年,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东海县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列。今年上半年,东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2.2%;公共财政收入16.9亿元,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4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10元,分别增长9.8%和12.5%。
全面小康
一首“水晶曲”唱响富民新歌
今年6月,东海县全面小康通过省级评审,创建经验与成果受到省考察组的高度评价,东海县人民幸福指数又有了新的提高。
“东海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水晶产业的快速发展,水晶产业拉出的‘富民链’使得东海人的腰包更鼓了。”徐家保说。赵庄村是东海县的一个普通村庄,这个人口不足3000人的村子从事水晶产业的村民就达1000多人。走进赵庄,村民聊得最多的就是水晶行情,“哪些地方的水晶原料成色好、哪些地方加工工艺棒”是他们永远的话题。原料买卖、加工、营销,一条完整的水晶产业链目前在赵庄村已经形成。据统计,去年赵庄村水晶产业年产值达到1.6亿元,加工水晶的农民平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除了像赵庄村这样的水晶专业村,在东海,还有许多农民、下岗工人通过办厂开店,在大中城市开办东海水晶直销点,在国外采购水晶原料等方式找到了致富门路。在东海县水晶城里,有2000多家水晶摊点。可别小看了这里一个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店主,他们可能就是把生意做到天涯海角的“大客商”。
朱国兵告诉笔者,目前,东海全县从事水晶及相关产业人员近20万人,水晶城、国际珠宝城、假日广场、曲阳水晶一条街等市场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依托水晶产业,东海精心打造了“东海一日游”专线,形成了水晶赏购、温泉养生、地质科普等多个独具东海特色的旅游品牌。目前,全县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60万人。
水晶是大自然赋予东海的资源,如今这一资源已经成为东海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在水晶产业的带动下,东海县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近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0.83亿元,一个让群众感受真实、社会普遍认可的幸福东海正迎面走来。 (完) (编辑:王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