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辟谣联盟> 谣言曝光台

科学谣言争议不断 夸大传谣成常事

【连网】 千龙网北京2月25日讯(见习记者 张利涛)“图片、视频、专家、实验……”等等词汇,在目前的网络谣言内容中时有出现,这些有鼻子有眼的谣言让网友和市民防不胜防;通知模式、惊悚模式、引诱模式、加工模式……各类模式谣言以各种方式不断轰炸网友和市民的抵御防线。而认清谣言的发布内容特点,提高自身谣言辨识能力才能让谣言无地自容。千龙网记者为您解读四大科学谣言,从而认清科学谣言发布特点,提高谣言辨识能力。

很多餐饮服务单位都使用罂粟壳提味增香。图片源于网络。

罂粟壳能提味增香?过于夸大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商家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流传很久的一则传言:“在食品中加入罂粟壳能增加食品的鲜味,甚至让人上瘾,增加回头客。”

千龙网记者调查发现,“罂粟壳能提味增香”在餐饮业是由来已久的思维,但实验证明,罂粟壳在火锅中并不能起到提味增香的效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罂粟壳和形似罂粟壳的合法香料草果,按照高低剂量,分别加入一样底料的三个麻辣火锅、三个清水火锅中烧煮半小时。通过三组人员对比,他们并没有吃出来火锅味道上的差异。

严禁在食品和烹饪中添加罂粟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朱毅教授指出,“罂粟壳能提味增香”是商家的过度迷信。由于罂粟壳中残留有生物碱,生物碱能够使人体产生快感,让商家误以为“增加罂粟壳让人上瘾,增加回头客”。实际上,罂粟壳中残留的阿片类生物碱含量都不到0.5%~1%的数量级,很难达到药用吗啡、可卡因等国家的限量标准。

加湿器一开雾霾值爆表?原为检测工具不科学

北方干燥的冬季让加湿器成为消费者的宠儿,朋友圈又流传了一则谣言:加湿器加自来水,喷出的雾气中PM2.5数值相当于重度污染,还请专家做了一番实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科技生活》杂志曾为此谣言做过一个实验,用手持式PM2.5检测仪分别测试装有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的加湿器,再到湿润环境下的卫生间测试,结果表明,PM2.5指数全都“爆表”。

读到这里,读者不要惊慌,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业工程师告诉记者,手持式PM2.5检测仪一般采用的是光散射的办法,通俗讲,就是它会数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换算成单位体积空气里的颗粒物浓度。但是它分辨不出水蒸气和有害颗粒,会造成将同样大小的小水滴也当成有害的细颗粒物算进去。“如果把这个设备放到一个水汽很高的地方,一样会测到PM2.5值很高,但实际上不是污染”。据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手持式PM2.5检测仪不太准,它是由粒子数转换为质量浓度,它所测出来的值不被国家认可。

马桶水放洁厕块可能倒流致癌?危言耸听

相信不少网友都看到过“马桶水放洁厕块可能倒流致癌”这个传言,从而放弃使用洁厕块,包括记者的家人也曾经提到不再使用。记者搜索发现,在网络论坛、贴吧等地方,仍有很多网友在讨论马桶水放洁厕块致癌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媒体已经对这一谣言做过相关辟谣,但仍然有众多市民坚信洁厕块有致癌作用。

然而事实上,马桶水倒流是小概率事件。《法制晚报》调查显示,单供水系统的确存在马桶水倒流风险,但发生这样的风险概率很低。流动装修队庄师傅告诉记者,一般家庭的供水管道是由一根主管道入户,然后在分散在家庭不同用水装置上,马桶的这种供应管道就是所谓的单供水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抽水马桶水箱里的水并不会流入供水管道,因为水箱里的压杆在水满后会自动压死阀门,防止倒流。只有遇到停水,而马桶内的注水阀恰好损坏,才有可能会产生倒流。

谣言内容中还称“洁厕块的成分里含有各种无机酸和缓蚀剂、有机酸、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千万不敢碰啊,会致癌!”北京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林宁晶表示:“洁厕块致癌这一说法不是很科学,现在还没有任何依据说明洁厕块可致癌”。

同时,林宁晶指出,“现在网上经常流传致癌因素,其实很多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而目前有明确科学依据的,就是装修过程中产生的苯。如果在网上或者微信朋友圈看到耸人听闻的消息时,不要一味相信,一定要多思考,明辨是非。

最近网上流传热饮杯盖有毒的传言,让很多消费者对杯装热饮产生疑虑。图片源于网络。

6号热饮杯盖有毒?关键看温度

若涉及到市民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用品,谣言的传播速度会非常快。最近网上流传着热饮杯盖有毒的传言,称6号热饮杯盖遇热有毒,让很多消费者对杯装热饮产生疑虑。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6号热饮杯盖有毒的传言,在2013年曾经盛行一时,华商晨报、扬州晚报、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都对其进行了辟谣,但在新年年初,这则谣言又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说到6号热饮杯,不得不提到中国的塑料制品分类,我国一共有7种标准代码,分别用1到7来代表塑料制品所使用的树脂种类,热饮杯盖上的数字 “6”代表的材质是聚苯乙烯,热饮杯盖主要由6号材质塑料制成。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会员龙建华告诉记者,“6号”代表聚苯乙烯(PS),常用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的生产。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易致癌。“5号”代表聚丙烯(PP),用于生产微波炉餐盒。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6号塑料明显比5号塑料价格低,所以市场上热饮杯盖大部分使用的是6号塑料。”

之所以产生上述谣言,是因为6号塑料在超过90℃温度之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但一般的热饮杯盖不直接接触高温水,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毒素。龙建华告诉记者,6号热饮杯盖在产品合格的条件下,且温度不超过90℃,6号塑料制品本身是无毒的。

专家:科学实验是破除科学谣言的有力武器

南京大学哲学系谣言研究课题小组指出,互联网时代,谣言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利益驱动不断凸显、“科学”外衣日益华丽、网络化生存已成主导、无意识传播大行其道等。科学谣言内容中往往伴随着惊悚后果的出现,如“致癌、杀死”等。如何防范谣言?他们认为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环节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从政府、媒体和个人三个角度出发,多管齐下,打造一个政府主导、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加强媒体的自律和管理、个人自觉的综合性防治体系。

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王芹表示,科学谣言专业性较强,网友一般难以辨别真伪。面对类似科学谣言,则需要媒体发挥好应有的社会职责,通过科学实验向受众展示专业性一面,破除谣言,同时网友仍要保持怀疑精神,可以到专业网站寻求答案。同时,记者提醒市民,在遇到谣言时,也可及时反馈千龙网辟谣平台,不要盲目传播,制造恐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