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读书,不是一件小事,它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事关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祖先对于读书一向非常重视,认为读书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家族的兴衰,事关天下兴亡、苍生福祉。故而有了无数劝勉读书的格言、警句。为了劝勉人们读书,荀子还专门写了名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劝学》一文,他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诫人们“学不可以已”;宋真宗甚至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诗句,辞义虽近乎鄙俗,但诱掖奖劝之初衷,还是值得肯定的。为读书,古人付出了极大努力,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等等,这些人最终都因勤学苦读拥有了渊博的学问,最后或成为国家栋梁,或成为大学问家。
时下,读书学习越发重要。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读书条件、学习环境不知比古人要好上多少倍:古人为读书,常常不远百里借书,甚至到有钱人家抄书;而当今,我们拥有大量书店、图书馆,甚至网上图书。然而可叹的是,人们的读书量却大大下降了。原因正如很多人所言———没时间、没兴趣、没习惯。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是托词。实际上,很多人把精力都放在玩电子游戏、看电视肥皂剧、网络聊天、打牌等方面,热衷追寻肤浅的“快餐文化”,因而“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最终自然也“没习惯”。长此以往,精神世界会日渐空虚,综合素质日益下降。
要想真正提升自我,就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首先,要把读书作为崇高的追求、良好的习惯、美好的享受、无上的乐趣去养成,要像古人那样“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其次,要远离那些肤浅乏味的“快餐文化”“泡沫文化”,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将其用在读书上。再次,要有选择地读书,读经典、精品,读有益之书,自觉远离那些有害无益的文字垃圾。最后,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但“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古人善于挤时间,利用“枕上、马上、厕上”的时间阅读,或挑灯夜战。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只要在读书上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就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最终成为知识渊博、卓有才干之人,从而为国为民作出更大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