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3家上市企业8家企业主营收入、利润双增 从年报中读懂经济的“含新量”

​5月5日,港交所官方网站披露恒瑞医药PHIP版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恒瑞医药已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赴港上市取得关键性进展。


  这是我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最新消息。上市公司是城市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力军。截至4月30日,港城13家上市公司全部发布2024年企业年报,记者通过梳理年报发现港城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业呈现主营收入和利润双增,其中有6家企业呈现出两位数增长,展现了港城经济中的龙头企业效应。


八家企业双增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数据统计,发布2024年报的港城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实现主营收入增长,占比61.5%。同期,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3035家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占比56.17%。连云港较全国整体水平高5.3个百分点。


  从盈利规模来看,恒瑞医药、瀚森制药、诺泰生物、联瑞新材、日出东方、连云港港、德源药业、华海诚科排名靠前,其中恒瑞医药更是位列2024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归母净利规模TOP30强第19位,是我市首个盈利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


  从上市公司所属地区来看,在8家盈利的公司中,市开发区以5家、海州以2家、连云区以1家位列前三。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看医药依旧是我市上市公司盈利企业的主导产业,其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也呈现较好增长势头。


  可以说上市公司的表现印证了港城经济增长的上升力量中“三新一高”重要贡献,可谓是我市“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经济支撑力量。


“新”“智”并轨运行
多行业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港城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港城上市公司多行业实现盈利的背后是企业主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和“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轨运行结果。


  连云港上市公司九成为本土企业。连云港本土龙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向“新”而行。这些企业从来不是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实现发展的企业,而是坚持创新。以恒瑞为例,2025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高达15.33亿元,截至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自2025年以来,企业已有6项创新成果获批,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2025年一季度,恒瑞累计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个(按品种适应证计)。


  重视研发是港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特点,在高端半导体封装材料由外资厂商垄断的背景下,港城上市公司华海诚科已成功研发先进封装领域的多款高端封装材料。日出东方2024年研发总投入为1.76亿元。企业针对厨电领域的市场需求,积极加大研发和数字化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港城企业加速了智能化改造。诺泰生物突破了长链多肽药物规模化大生产的技术瓶颈,成功建立了基于固液融合的多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在产能、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司美格鲁肽、艾博韦泰等长链修饰多肽药物的单批次产量已超过10公斤,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创新和智改数转,港城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和利润呈现双增,展现出港城龙头企业效应和主导产业支撑效应。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现有企业创新引领,并鼓励更多企业加速智改数转力度,积极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助力港城支柱产业补链强链工程推进。


压实“基本盘”
蓄劲“压舱石”


  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同2024年年报同步发布的还有港城上市公司的2025年一季度报,港城工业领域上市企业依旧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其中A股上市12家企业,五成企业表现较好,反映出港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当前,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但是港城上市公司依旧看好国际市场。恒瑞医药提出“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将国际化放在了重要地位。若此次恒瑞港股成功上市,将是恒瑞医药继A股IPO后首次对外股权融资,亦是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诺泰生物则受益于全球订单及合作增多,其多肽原料药已销往印度、加拿大、欧洲等海外市场,主要客户包括Krka、Cipla、Apotex、Chemo、Teva、健友股份等国内外知名制药公司。司美格鲁肽在俄罗斯完成了审评审批、在韩国完成了注册登记和现场车间检查。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产业基金。在积极鼓励企业通过A股、H股等资本市场积极上市的同时,我市还将发挥好产业基金,让更多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周莹  连工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