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盐场再忆

【连网】  

辣糊豆子

那时候盐场人家有个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烀辣糊豆子,烀一次够吃“十朝半月”。大户人家人口多,把烀好的辣糊豆子用坛子储存,人口少的人家用盆装,要吃就挖一碟子。

提起辣糊豆子,不得不说盐场人的腌鱼。盐场很多人都喜欢吃鱼,因为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那时候没有冰箱,所以,盐场人每到秋冬季节,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鱼储备过冬。

盐场鱼的种类很多,如小丁鱼、小绿嫩、胖头鱼、沙光鱼、鲈呆子等。腌鱼是很讲究的,先找缸或坛子洗干净,凉干水分,再将鲜鱼剖腹取出内脏,不需要去鳞,用大盐珠塞鱼肚、鱼鳃,一层一层码在缸里,隔二三层撒层盐,最后用石头压起来,鱼始终在鱼卤里,盐场人叫不起卤,这样保存时间长,腌出来板正。吃时拿出来泡一下,烧出来的鱼肉白里透红,香味扑鼻。

盐场人烀辣糊豆离不开咸鱼的。烀辣糊豆,先将黄豆慢火炒出糊斑,这样烀出来的黄豆肯香有嚼劲。再将鱼泡好去鳞洗净,切成寸段。把锅烧热放油、葱花、生姜、辣椒干、花椒、茴香、八角炸一下,放入咸鱼段翻炒,翻炒时放点白酒去腥,放入适量水煮开,倒入炒好的黄豆烀至鱼离骨即可。

盐场还有人家将春节包包子、包饺子剩下的猪肉皮,除毛去油煮熟,切成丁放在里面一起烀也别有一番风味。后来也有盐场人用海鱼(咸带鱼、咸勒鱼)烀辣糊豆,味道也不错。

盐场人烀的辣糊豆,咸甜适口,鲜辣味美。多少年没有口福吃到家乡这道美食了……

撩沟做埝

淮北盐场盐田属于淤积砂性土壤,受到风雨侵蚀,泥土流失,盐田沟埝极易受损,每年都要“撩沟做埝”。后来提出了“常年修滩,四季保养”的理论。

撩沟做埝是盐工干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要求三面见光,笔直上线,高低一致,平整光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盐滩工人一辈都没有把撩沟做埝做明白。我也曾帮工过,但我撩的沟做的埝还要盐工加工才能达标。

盐滩上撩沟做埝分粗细两块,一般在卤水区域内格埝做得精细,尤其结晶池格埝更细。大洼向后蒸发区格埝相对粗多了。撩沟做埝首先是把沟中泥土用铁锨撩到埝上,撩的沟要宽深一致,流水顺畅。其次是工人们穿着水靴在格埝上面不停地来回踩,直到把泥土踩烂踩熟。然后用木锨抹平,坡比适当,形成一个断面的梯形。这就是盐场的撩沟做埝,不去多说了,反正不是一日之功夫。

撩沟做埝充斥着盐场人与大自然的融融之情,而盐工被称之为“修地球”的人,这是一个很壮观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里闪动着的是盐场人弯腰摔臂挥洒汗水的身影。

扳大罾

在我小时候,盐场就有了扳大罾。盐场人扳大罾地点一般设在扬水站机头转水塘,送水道涵洞口,送水闸口,盐河岔口,排淡闸口等,这些都是鱼虾相对集中的地方。至于罾的大小,则完全取决于水面的可控范围。

大罾为正方形体,网衣边长长短决定罾的大小。那时候盐场大罾的网都是人工用梭子织的,网眼由中心向四周逐步变大,形成一个向下弧度,然后根据罾的大小收边成正方形。早期是用棉线、麻线织成的,中期是尼龙线织的,后来有了聚乙烯网衣。

网衣织好以后用4根基本上一样粗细的长毛竹做罾绷,即:在4根毛竹粗头留1米左右交叉固定,4个竹头分别与交叉的毛竹用绳子绑成大约45度角。网衣大小决定选用毛竹的长短,4根毛竹细头扣上网衣绷成拱形,这就把罾做好了。罾做好了只是第一步,还要做好扳罾的准备。首先选好罾塘,罾塘一般选在流水回流处,水下地势平坦。其次,打桩做扳基,也叫扳跳,在木桩之间用粗钢筋连接。选4根硕大毛竹作为板杆,4根毛竹根部打眼穿于木桩之间钢筋上。最后,用两根毛竹成人字形拴在大罾十字架上。再用两根扳杠也成人字形,一头连着大罾,一头作为牵引支架,之间用绳子连接,用绳子固定大罾4个角,防止大罾被大风扫翻。这就是杆连网、杆连杆的杠杆原理,这就叫扳大罾。当然,扳罾还要准备一把长舀子,长舀是用来舀罾里的鱼虾的,配个大筐放鱼虾,再搭个小舍子,便于扳罾人歇歇脚、躲躲雨。

扳大罾是个力气活,你要把那么大的一个罾网扳起来,没有一把力气是不行的,同时也是有经验可寻的,盐场扳大罾人自然知道哪个季节鱼多,哪个时辰有鱼。我小时候只记得七上八下(七月、八月)鱼肯流动、活跃,还有是秋天西北风带着冷空气的到来,盐场人叫“起风性”,鱼好扳且多。

罾是万能的,只要河里有什么生物,都能扳上来。那时候在扬水站经常看他们扳到各种的鱼、虾、蟹,也时常扳到毛鱼。

小时候,我常到扳罾人的小舍子里玩,看他们扳大罾,听他们讲故事:鱼儿常常成群结队溯水而行,碰上这种情况,在行的人会让“阵头”过去,只扳“阵尾”。说有一个人心太大,看到鱼阵,想“一锅端”,结果鱼群把罾网冲破了。“有时人真的不能太贪,太贪了往往会失去得更多。”扳罾人讲完故事,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许可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