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卢同根:盐场“革命化”的地名

【连网】江苏淮北盐场历史悠久,淮盐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建制过程中,许多地名几经沉浮,历经迭易,显现出区域文化特有的魅力。文革期间这些颇具特色的地名也曾纷纷响应号召接受革命的洗礼,改换名称,一时间诸如“向阳”、“红旗”等大有“革命化”的地名突颖而出,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政治色彩的形象宣传。

台北盐场的大浦工区因靠大浦街而得名。浦的本意是河流入海的地方,而此地正处于河流入海口,故历史上便有大浦港一说。大浦工区本是一个很朴素好听的名字,但在文革期间却被改称为“反帝工区”了。加上因驻泰和圩而得名的泰和工区在当时被改称为“反修工区”。如果两个工区相连,就是一个最具革命的名称——反帝反修,这不正是中国当时政治气候的最佳反映吗?台北盐场的开泰工区,文革期间为了响应党中央“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号召,居然将其改名为“立新工区”,既有不吃老本之意,也有破旧立新之意。其实“开泰”在盐场建制前一直是个盐商的商号,民国时期被延用成为开泰场务所,解放初期改称为开泰所,直到1958年才始称开泰工区。“三羊开泰”难道不比“破旧立新”要雅俗得多吗?

同样,台北盐场的程圩工区因程姓盐商最早在此铺田晒盐而得名。用姓氏作为地名,一来好记,二来能让人们永远记住创业者的名字,尊重与传承他们的创业精神。所以从民国时期就有了程圩场务所,乃至后来演变的程圩所、程圩工区。不过无论这个工区的地名如何变化,到头来还是万变不离“程圩”二字,但她在文革期间却被改称为“向阳工区”,说是颗颗红心向太阳、一心一意跟着党。而台南盐场的马二份工区当时也被改称为“向阳工区”,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运动的一个走向,乃至有点盲目跟进的混乱感。而说起马二份。这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马二份”这个名字,因起初建造时的滩形很像一只马耳朵,有人便给她起了“马耳份”的名字,因为“二”和“耳”同音,年代久了,人们叫着顺口,写着顺手,便成现在的“马二份”了。当然,不论是“马二份”,还是“马耳份”,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比起“向阳”不仅易叫,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而改名“向阳工区”,只能说是那个特定时代所生发的产物,用现在的眼光看,不免流俗到盲目跟形势、胡乱随大流的思想胡同。

台南盐场还有两个工区,一个叫蒿西,一个叫蒿东。这两个地名都是从民间传开的。据说在这两个工区之间,过去有一条纳潮河,河两岸常年密集生长着一种叫盐蒿子的杂草。因为这种杂草耐碱性特别强,成为盐场特有的植物,既能成为盐民烧锅做饭、度寒取暖的好材料,维持生命,又能给这片产盐的土地带来绿色,让盐民充满希望。由此民国前后,百姓就把这片土地叫做“蒿子头”。“蒿西”、“蒿东”则是以纳潮河为界,界西叫“蒿西”,界东叫“蒿东”。文革期间因“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时代要求,分别改称为“临海”、“海防”,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们面临着大海,时刻都要防着“帝修反”。

台南盐场的封跳工区,在文革期间也被改称为“红旗工区”,大有红旗迎风招展、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意。而此前之所以叫“封跳”,是因为当地有一个跳口为封姓人家看守的,名字起的很有意思。近年来,拥有十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封跳工区,因连云港市大开发、大建设的需要已被整体开发。目前,这里道路纵横交错、树木林荫、厂房林立。这也是一个区域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江苏淮北盐场,文革期间因一个跃进年代的虚幻而被改称为带有浓厚革命色彩的地名还很多,比如台北盐场有因曹姓铺滩而得名的曹圩工区改称“先锋工区”;因境内有塔山而得名的塔山工区改称“前进工区”;因位居西墅小港而得名的西墅工区改称“胜利工区”;因位居方洋港而得名的台南盐场方洋工区改称“向东工区”。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地名在文革期间的改换,都是“祖国江山一片红”的产物,更是“革命化”、“战斗化”的需要,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虽然说这些“革命化”的地名沿用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毕竟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见证,我们需要从中挽留的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哀思,而且更应该记住这段历史中所折射出来的教训,使人们学会不断进步。

卢同根 研究员。连云港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连云港市王尽美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中华文学》签约作家。有500多篇杂文、散文、故事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经典杂文》《故事会》《扬子晚报》《杂文报》《诗词》及地市级报刊发表,有25万字杂文集《思林悟语》和30万字纪实文集《大写的淮盐人》(合著)出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