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盐场记忆

【连网】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盐场度过的。近些年,那时的生活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原来,我已不再是盐河边上的那个少年;原来,我已步入了花甲之年;原来,我也到了怀旧的年龄。

那时候,下海是一件快乐的事,岁数大一点的孩子“拾网”,而我们岁数小的只能拾拾泥螺。从堆西闸的东边下去,走到沙滩上拾泥螺,直到起潮时才上岸,先在闸口将泥螺洗洗,然后回家。

拾回来的泥螺一部分炒着吃,鲜嫩可口,剩余的部分用大盐腌起来,留着以后就饭吃。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有人说,盐场的滩涂被地方政府部门管起来了,说是保护滩涂资源,小时拾泥螺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关于童年盐场的记忆,沙光鱼也占了很大一块,它学名矛尾刺虾虎鱼,又名僙鱼、推浪鱼(傻僙鱼)、地龙鱼、天浪鱼,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一带,为海水及咸淡水产大型虾虎鱼。沙光鱼鱼肉细嫩,味鲜美,既可红烧,又可做汤,已列入《中国名菜谱》。据《食物本草》记载,沙光鱼“暖中益气,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利血脉……”这是我百度到的关于沙光鱼的介绍摘要。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可不知道沙光鱼的什么学名别名,也不知道沙光鱼的什么产地分布,只知道在盐田后夹滩的转沟和两滩之间的排淡沟中都有沙光鱼,而且从小变大一直吃到尺把长。

那个年代,沙光鱼是盐场人家餐桌上的主菜,逮沙光鱼是我们那一代孩子的基本技能。只要背上鱼篓或带上鱼串,朝后夹滩一走,中饭菜或晚饭菜就有了。除了人工捕鱼外,还用闷须张,用排钩钓,吃不了腌起来,或晒成干以备餐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基本上无菜可吃的生活之窘,仅此而已。根本没有后来食客雅士们“十月沙光赛羊汤”的闲情逸致!(□许可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