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传承爱国好家风 祖孙三代接力从军

【连网】  有一种情怀,叫军旅情怀。在海州区新浦街道万润社区有这么一家人,三代接力从军报国,并且爷爷袁秀龙还是一名抗战老兵。在参加多次战役负伤后,因不能恢复,不想给部队造成负担,袁秀龙主动申请脱下了心爱的军装,提前退役。

受其影响,1980年,袁秀龙的三儿子袁春柱也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2000年,袁秀龙的孙子袁剑考入空军工程大学,成为一名空军。他们一家三代人见证了人民军队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高歌猛进,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 徐誉宁 陈瑾瑾

战火纷飞年代 毅然保家卫国

袁秀龙生于1918年,在他20岁时,为了生计,曾经做过装卸工。1942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满怀一腔热血的袁秀龙与几个爱国青年一起,毅然加入了八路军,立志赶走敌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在当兵的十年中,袁秀龙参加过沂南、欢墩等多次战役。虽然战斗十分艰苦、条件十分恶劣,但他和战友们战斗激情非常高昂,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保家卫国。

袁秀龙生前对儿孙们回忆,在1945年的郯城攻城战役中,他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受伤严重。随后的几年,只能在后方从事后勤工作。因身体不能恢复,他不想给部队造成负担,1952年,袁秀龙主动申请脱下了钟爱的军装,回到了家乡。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袁秀龙却依然想着继续为国家和部队出力。在抗美援朝时期,袁秀龙为了支援国家,毅然把复员军人三等甲残废证无偿献给了国家,这意味着放弃了每年可以领取相当于当年71斤猪肉的经济补偿。当人们用佩服的眼光看着袁秀龙时,他却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他认为这是一个抗战老兵应该做的事情。

1997年,袁秀龙离世。在老人弥留之际,这位曾经战场上的勇士什么话也没说,嘴里一直喊着:“杀!杀!杀!”在老人家看来,曾经为祖国和平尽绵薄之力,是其一生的荣誉。

红色基因传承 儿子走入军营

“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在对我们的教育方面,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他曾经在部队的事情。”袁秀龙的二儿子袁春佐说,父母生育了四儿一女,从小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就与军队“接轨”:吃饭时讲究坐姿端正,平时谈论的话题最多的就是军事,看书也是优先选择军旅题材。而且父亲对他们唯一的要求便是:家里的每一个男孩,只要符合条件都要到部队锤炼一番。

受父亲影响,袁春佐弟兄四人从小就立志参军,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只有袁春佐的三弟袁春柱顺利走入了军营,这对父亲袁秀龙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1980年,袁春柱踏入军营之前,袁秀龙激动地将他胸前的大红花整了又整。在三儿子当兵的那几年,他更是每个月给他写一封家书,不断地嘱咐他,要跟着党走,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好好训练、学习,争取在部队入党。

对其他没有参军的子女,袁秀龙也提出了要求。“父亲总是告诉我们,忠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爱国的表现有很多种,特别是在新时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爱国。”袁春佐说,虽然起初因为没能去当兵,心里有些遗憾,但是听了父亲的话,他深受鼓舞,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表现出色,他在单位光荣入党,并多次获得“优秀员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孙子接过接力棒

爱国精神代代传

袁春佐的儿子袁剑今年37岁,因为小时候跟着爷爷生活,就经常听爷爷讲述在战场上杀敌的事情,这让袁剑觉得爷爷是个大英雄。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袁剑最喜欢和爷爷一起摆弄玩具枪,模仿爷爷在战场上的样子。在每次与爷爷聊天中,袁剑也从爷爷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他心中始终有未能继续保家卫国的遗憾。慢慢地,袁剑开始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渴望去部队磨炼一番,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来弥补爷爷心中的遗憾。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袁剑学习非常认真。2000年,袁剑从新海高级中学毕业,并以高出本一线70多分的成绩考入空军工程大学。收到入学通知书当天,袁剑一家人非常激动,特别是父亲袁春佐,拿着儿子的入学通知书看了又看,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在军校里,面对各种艰苦的训练和种种不适应,袁剑才真正体会到军人的辛苦,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训练累了时,一想到已经去世的爷爷,他就浑身充满了力量,因为爷爷是抗战老兵,也是英雄,他一直以爷爷为榜样。

2004年袁剑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官,在白塔埠机场工作,后又调入湖南工作。因为在部队表现突出,袁剑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三代人接力参军报国,我感到很光荣。”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袁春佐骄傲地说,虽然老父亲已经故去,但是一家人忠诚、爱国的家风不会变,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