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8.5万元奖学金背后的“双向奔赴”


(□ 吕彤彤 朱宁 宋骄阳)8月9日,连云区第一届“恒鑫通奖学金”颁奖仪式现场暖意涌动。58名学子接过连云港恒鑫通矿业有限公司捐赠的18.5万元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鼓励背后,不仅是企业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反哺,更藏着一段政企同心、双向成就的生动故事。

“看到连云区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也想献出一份力量;而这份底气,源于政府始终如一的温暖相伴。”恒鑫通矿业副总经理武红卫的话,道出了这场爱心捐赠的深层逻辑。

支持教育就是播撒希望

奖学金的发放,源于连云区教育事业蓬勃生长的沃土。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布局,让“就近上好学”从群众期盼变为现实。2024年中考成绩创下新高后,2025年再攀高峰;新建学校陆续投用,窗明几净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成为常态;优质师资不断充实,课堂质量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看得见的进步,让企业看到了捐资助学的价值。

“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孩子们求学路更顺了,支持教育就是播撒希望。”武红卫的话语里满是真诚。此次奖学金分为“励才奖”“崇文奖”两类,由连云区教育发展基金会依据《“恒鑫通奖学金”奖励方案》评选认定,精准覆盖优秀学子。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代表刘益恺以及家长代表分享了成长与感恩的故事,让这份爱心不仅有温度,更有深度。

政企双向奔赴

精准服务赋动能

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恒鑫通矿业的反哺之举,源于连云区在企业成长路上始终如一的“暖心护航”。

连云开发区管委会主动靠前,指导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从制度层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每逢节假日,工会干部总会上门摸排困难职工情况,带着慰问品和政策解读而来,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些精准服务,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企业稳健生长。

不仅是恒鑫通,这样的“护航”覆盖连云区所有民营企业。连云区始终坚信,企业是地方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让企业安心经营、舒心成长,才能形成“企业发展—反哺社会—地方进步”的良性循环。

连云区各部门协同发力,为企业发展赋能,用专业服务为企业插上成长翅膀。连云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走进企业,从专利申请到品牌保护,逐条解读政策、指引路径;针对企业“融资难”痛点,深入宣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知产”变“资产”。

监管有力度,更有温度。连云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实施“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模式:对有违法倾向的企业提前预警,把风险挡在门外;对轻微违法行为,通过信用承诺、责令改正等方式引导纠偏,不搞“一刀切”处罚。“监管既要守底线,也要留温度。”连云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科负责人唐率解释道,这种“服务型监管”让企业在规范中安心闯市场。

升级政务服务

释放市场活力

政务服务的升级同样可感可知。“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网通办”模式全面推行,开办企业从“多头跑”变为“跑一次”甚至“不用跑”,便利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该区开办企业平均时间较上年再缩短20%,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由该区司法、经发、商务、市场、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联及律师事务所组成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形成“多部门联动+专业律所支撑”的强大矩阵。服务团不是坐等企业找上门,而是主动下沉到生产一线,同步推出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项目清单,明确服务内容与对接路径,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一次申请就能快速响应。

“以前遇到合同纠纷才想起找律师,现在法律服务团定期上门,从合规经营到风险防范,提前给我们‘打预防针’。”一家制造业企业的法务负责人说。连云区司法局法律援助管理科科长姚婧表示:“我们要让企业在发展中少走法律弯路,多获法治护航,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从18.5万元奖学金的暖心发放到政企协同的发展合力,正是连云区以“暖心服务”培育营商沃土、以“政企同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教育投入持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样的良性循环还将结出更多惠及民生与发展的果实。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