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伏天老人也要防“热中风” 不要误认为是中暑

【连网】(徐誉宁)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急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与气象关系密切,当气温在0℃以下或32℃以上时,是中风的发病高峰。因此,老年人群,不仅寒冬要防冷中风,炎夏三伏也要防“热中风”。

上周末午后,家住海州区的叶棠宏老人吃完午饭后,约上几名棋友在家门口的树荫下摆开了棋局,虽然一边下棋一边摇着扇子,但年过七旬的叶棠宏还是出了不少的汗。突然,他感到头痛头昏、视物模糊、一侧手脚麻木,活动也有些不灵活了,继之昏倒在地。一旁的棋友们以为叶棠宏中暑了,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然而,医生发现叶棠宏左侧肢体不能动弹,言语不清,呈半昏迷状态,考虑为脑血管病的突发,经脑部CT检查,结果诊断为“脑血栓”,也就是“热中风”,不是中暑。

市区某医院老年病科医生介绍说,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是气温在0℃度以下的严冬,二是气温在30℃以上的盛夏,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当气温升到32℃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出汗多导致大量水分丧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脱水”就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该医生分析,热天中风病人明显增加,除了是夏天不当使用空调的原因,还与出汗多、体液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有关系。这其中,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血管硬化的高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另外,伏天往往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降低,会造成缺氧而诱发脑血栓和脑出血。

“中风发生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征兆信号,老年人群可以多留心。”该医生介绍,如果发现有以下不适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中风发生的可能: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且伴有头昏眼花或耳鸣耳聋;头昏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突然出现一时性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字不清;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突然发生嗜睡状态;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或出现频繁的鼻出血;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该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者,在积极治疗原有疾病的同时,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饮食,尤其是老年人要少吃多餐,要补充足够的食物营养来满足生理的需要,并要多喝水以补充丧失的水盐和维持循环血量,维护机体的健康。

同时,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并要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发病的隐患。同时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学会自我放松,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维护内环境的平衡,防止血压波动而发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