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照顾瘫痪的老伴十多年 王永茹为老伴自制锻炼器械

【连网】(□ 袁春梅 张倩倩 文/图)“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但是王永茹老人认为,这么说不对,应该改成“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一起飞”。老人说,夫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不管是否遭遇人生变故,理应风雨同舟、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直至生命终结那一刻。在老伴韩昭平生病瘫痪的十多年里,王永茹除了日常的起居照顾,还绞尽脑汁给老伴自制锻炼器械,维护老伴的身体。采访这对老夫老妻,让我们感受到夫妻关系的真谛。

“你不能走路了,我就是你的双腿”

王永茹和老伴韩昭平住在海州紫云社区,儿女们都大了,老夫妻俩自己住。见到老人时,王永茹推着轮椅正准备带老伴到楼下透透气。

68岁的王永茹,非常瘦小,坐在轮椅上的韩昭平胖胖的,看着很精神,这让人有些担心,这么瘦小的王永茹,怎么照顾得了相对壮实的老伴。

“别看我瘦,这些年我都练出一身肌肉了,我一个人就能将他从轮椅上弄到床上。”王永茹一边比划着,一边告诉我们她是怎么做到的。

王永茹和韩昭平,原先都有很好的工作,几个儿女也都很有出息。从1997年开始,幸福安逸的生活渐渐改变。韩昭平的腿,会不自觉地出现抽搐、抖动,但是看了很多医生,都没能确诊。病情一天天恶化,到了2005年,韩昭平已经几乎不能走路了。王永茹和家人带着韩昭平奔走北京、南京等地大型医院,两年的时间,才找到了病因———脊髓髓内室管膜瘤。

韩昭平的双腿渐渐失去知觉,下半身瘫痪,不能走路,完全依赖轮椅,不知道什么时候要上卫生间……坐在王永茹面前的已然不是老伴,倒像是一个生活起居完全需要帮助的孩子。

“没事,我照顾你,我就是你的双腿,你想干什么,我就推着你干什么……”从开始发病到确诊差不多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里,王永茹一直幻想着,老伴的腿能治好。确诊后,王永茹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她唯一想的就是照顾好老伴。

“不能让你这么瘫着,你得锻炼”

不能走路后,韩昭平对轮椅的依赖越来越大,有时在轮椅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我不能就让他这么一直坐着,我得做些什么,得帮着他锻炼身体。”王永茹害怕老伴长此以往依赖轮椅,腿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会出现萎缩。

但是,要想让一个依赖轮椅的人进行腿部锻炼,该有多困难啊。家中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械,患者本身也不配合。

思想工作,王永茹想了很多办法解决了,但是锻炼器械怎么办?王永茹想起先前在医院看到过类似贴在墙面上的、可以用手抓住坚持站立的锻炼器械。于是,她跑去旧货市场买来钢管,按照自己算好的尺寸,找师傅焊制了一个“梯子”,并固定到墙上,从上往下有多个扶手,韩昭平站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位置的抓手。

为了避免站立时出现摔倒等意外,王永茹给韩昭平多加了一道保险,用粗布和绷带缝制了一个可以托住臀部的装置,一边是死扣儿,一边是活扣儿,方便老伴操作。

王永茹推着老伴,将轮椅抵住锻炼装置,拉上轮椅刹车。韩昭平拉着绑着绷带的扶手,借助手部的力量站了起来,王永茹从老伴后侧拉过来粗布绷带进一步固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站立1小时,腿部的肌肉就能得到锻炼。”王永茹说,这个装置前前后后试了很多次,就是那一个死扣,都费了很多心思,一定要牢固,保证安全。

“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陪你走下去”

在王永茹的照顾下,韩昭平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脸色红润,要不是坐着轮椅,一点看不出是个病人。

“这些年多亏了老伴的照顾,我现在的状况连医生都很惊叹。”韩昭平告诉我们,这几年,他每年都会去医院复诊,肿瘤控制得很好,没有扩大,相反还有变小。

邻居们都认识王永茹和韩昭平,熟悉他家情况的人都知道,韩昭平有个好老伴。面对别人的夸赞,韩昭平会幽默打趣地说:“我就是她的小白鼠,一有什么想法,就拿我实验。”

说是实验,韩昭平这是在逗大家乐呢,他知道老伴的用心。

老伴生病的这些年里,王永茹的体重越来越轻,头发白得越来越多。

刚坐轮椅那年,韩昭平感染了褥疮。“因为没有经验,我用3年的时间才让他彻底康复,后来就再也没有起过褥疮。”王永茹从桌子底下翻出很多书籍和打印的材料,这些都是她为了对付褥疮用来学习的。

“困难就似弹簧,你强硬它就会退缩,你要是疲软无力,只能被打倒。”王永茹说,她自小就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不怕困难。

2004年,王永茹的母亲中风,她将老母亲接到家中,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照顾母亲,没请一天的保姆。2013年,王永茹患上带状疱疹,疼得厉害,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照顾老伴。“再好的保姆,我也不放心,我得自己去做。”尽管家人都劝她找个保姆,但是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放心。

看着老伴的身体这么好,王永茹觉得自己辛苦点没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