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要膳食平衡 远离“隐性饥饿”

【连网】(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在这个全民热衷“吃”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营养过剩。意想不到的是,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现有约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在中国,“隐性饥饿”也同样严峻,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隐性饥饿”?哪些人群是高发人群?它会带来哪些健康危害?

生活好了,不少人却在“挨饿”

“隐性饥饿?饿就是饿了,自己是应该能感觉到的啊?”近日,记者就“是否了解隐性饥饿”的问题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发现,大家对于“隐性饥饿”都不了解,不知道隐性和饥饿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人饿了,肚子会咕咕叫,提醒我们该吃饭了,一旦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能量营养素,食物在胃里膨胀,就能抵消饥饿感,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饥饿,即‘显性饥饿’。然而,‘隐性饥饿’并不会产生类似的饥饿感,肌体每日对这些微量营养素的需求量很低,即使摄入不足也不会觉得饿,所以叫‘隐性饥饿’。”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易海维硕士说。

微量营养素缺乏并不像“饿肚子”一样容易被发现,也是人们常说的“吃饱了不等于吃好了”。易海维介绍,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明确指出,全球现在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隐性饥饿”也一直存在,只是过去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并不关注这一问题。

多类人群尤应提防“隐性饥饿”

导致“隐性饥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易海维表示,主要原因包括:经口摄取不足,如老年人的牙齿脱落,食欲减退,口腔手术的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如患有胃肠道疾病;摄取营养不均衡,如偏食、挑食、不吃早餐和饮食不规律;排泄丢失过多,如大量饮酒、大量出汗、腹泻、呕吐;食品选择、加工不当,如吃油煎炸食物过多,吃存放过久的蔬菜水果。

“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缺钙、缺锌,缺乏维生素A和D、缺乏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C等。而微量营养素缺乏通常很难被发现,且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易海维说,“隐性饥饿”具体是指两大类营养素的缺失,一类是维生素,一类是矿物质。

同时,易海维提醒,以下多类人群尤其应注意预防“隐性饥饿”来袭:幼儿及中小学生、孕妇、哺乳期女性、大量吸烟饮酒者、老年人、减肥群体、胃肠道疾病患者。

膳食平衡及时体检是关键 

“隐性饥饿”可能引发哪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它在患病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此,易海维说,常见的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超重/肥胖、骨质疏松症等。尽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提前防止“隐性饥饿”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疾病。

易海维建议,均衡饮食的概念要时刻印在头脑中,吃饭不可能做到每一顿都称重计算,建议每日能保证25种及以上食物,即五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鱼肉蛋奶类、豆类及豆制品、坚果及油类,每一大类都要有,“市民要改变烹饪习惯,炒菜不要使油温过热,多采用蒸煮等方式进行烹调,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此外,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肯定会多少存在着营养素摄入不当的问题。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信号外,家长还需要通过定期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建议建议2岁以内的孩子每3个月体检一次,2岁到学龄前儿童可半年左右体检一次,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少也要一年一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