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网络中国节】以时代的质感打造清明习俗的现代感

【连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日里“诗与远方”的情愫总是悄然围聚。在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以“祭”寄托传承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翩然而至。传统意味着传承、传承蕴含着希望。清明,这个承载着代际感的日子更加期待烙上时代质感的印记。

“俗”的回忆,让代际传递获取根基。“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清明节的习俗传承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那份回忆,承载回忆的种种仪式在每年的这个时节,让属于这个节日的独特文化因子得以重现,人们从中承得先人精神、聚得家国情怀。清明时节脑子里盘旋出的诸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诗句更是激荡着属于中国文化底蕴的底气与悸动。清明节的传承得于其“祭祀”的底蕴,更成于其“时令”的内涵,“清明”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顺天应时的智慧遗产。“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本身就是对“与时俱进”的朴素描述,清明文化在“俗”中传承回忆,在“令”中寻求时代的质感。

时代的内涵,彰显来自记忆的积淀。时序更迭间,有关清明的某些印记正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被消解,然而在代际轮换中被保存下来的记忆却积淀为本时代的内涵所在。现代了的生活现实让迁徙成为常态,清明的祭祀成为团聚的又一次理由;“雨花台上祭忠魂,英雄精神励今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清明公祭,正在用现代的仪式感书写着一段段精神传承的感天动地;历史的曾经腥风血雨,而今的叙事充满温度,2017年清明节前夕,仁川国际机场内,中韩“在韩中国志愿军遗骸交接仪式”如期而至,又一批历史的英雄即将魂归故里,等等这些都是在用事实宣告:时代的内涵所在正是传统节日的记忆积淀,这份记忆看似陈旧实则正在随着时代的气息不停的在寻求具有现代元素的存在感。

传与承的糅合,锻造“俗”的现实活力。“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祭祀是千年文化,伴随祭祀而来的一些仪式形态各有纷呈,伴随历史脚步的节奏感,清明祭祀的形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代清明习俗在传递清明文化的同时,又在自主承接着现代文明的内涵与风度,让习俗随着特定的历史人文做着有活力的调整: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的旧式祭祀正被具有新时代背景的文明祭扫渐渐取代。如果说“传”是被动的灌输,那么“承”就是顺势而为的接收,在这串动作组合中融入时代元素才是真正的传承糅合。唯有此,才能让被视为精神的“习俗”既传得仪式,更能承得内涵;唯有此,“习俗”才是活的。

清明,这个以“祭祀”诉说民族“根”精神、以“时令”续写历史“脉”情怀的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当今时代的质感和节奏感带给“传统”更多的挑战,但也留给“传统”更为丰富的获取新生机的空间。习俗立足于文化,文化根植于时代,时代则融合于传统与现实的共同期待。清明,纵然是现实对话过去的情感寄托,但更是现今期许未来的壮志勃勃,以时代的质感打造属于清明节的现代感,是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更是丰富中华文化自信内涵的责任担当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