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现代社会邻里关系该何去何从

【连网】(袁春梅 马婧)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邻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但人们内心深处又渴望着邻里交流、渴望着互帮互助。海州区新南街道紫云社区连续十年举办“邻居节”,活动从开始的几户家庭扩大到现在的两百多户家庭,在构建“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新型邻里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和谐了居民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邻居节”让原本不熟悉的邻居走出家门,欢聚在一起,社区成为一个和睦大家庭。

十年“邻居节”重塑邻里关系

近日,新南街道紫云社区新世纪花园小区门前广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第十届“邻居节”如期举行,丰富的“邻居节”活动吸引来众多居民参加。“今年有两百多户家庭报名,是参加家庭数量最多的一次,特别是几个新小区也来了不少家庭。”紫云社区主任孙秀丽介绍,“邻居节”举办十年,前后换了三届社区主任,但是每年的“邻居节”活动都没有落下。

随着新小区的建立,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小,很多楼栋住户常常是见了面都没个招呼。而紫云社区“邻居节”举办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邻里关系,营造团结、互助、文明、祥和的浓厚氛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住在新世纪花园小区75号楼的谢梅,完整参加了十届“邻居节”,老人记得2007年第一次举办“邻居节”活动时,只是几个家庭坐在一起包牛肉饺子,还为一对小夫妻调解了矛盾。但是现在“邻居节”为大家搭起了连心桥,拉近了社区居民间的距离,大家从陌生到相知相识,再到相帮相助,逐步树立了互相关怀的信念,“邻居节”成为社区居民最期盼的活动。

也正是“邻居节”举办的这十年,居委会“笼络”了一大批“铁杆粉丝”,他们经常给社区提各种建议,平时自己带头做文明居民,不养鸡养鸭,促进邻里和谐,同时也是社区的志愿宣传员,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人。得到了居民的支持,社区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但凡社区举行什么活动,只要在社区QQ群、微信群上发一条通知,居民们就口耳相传,很快就会来报名。

楼高了,“邻里关系”却在淡漠

发放邻里亲情卡,举办邻居茶座,品尝巧手主妇的“百家宴”,组织社区文化晚会……近年来,形式多样的“邻居节”在港城各社区竞相举办。但热闹过后,很多人发现邻里关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乃至一个单元楼,“相见不相识”的状况仍很普遍。

“隔壁的邻居姓什么、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那就更不清楚了。脸熟的在电梯里碰到点个头,更多的连招呼都不打。”提到邻里关系,家住城区某中高档小区的沈梅深有感触,搬到这个小区三四年了,基本不认识什么邻居,更谈不上深入的交往了。

武汉人黄阿姨退休后来港城和女儿女婿同住,但不到一个月就吵着要回老家。“邻居一个都不认识,每天做完家务就是看电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有次买菜回家时,头突然觉得有点晕,又拎着好几袋东西,特别希望有人帮一下,可来来往往的居民没有一个认识的,也没人停下来帮忙。”黄阿姨自嘲地说,“也不怪人家,都不认识嘛,凭什么要帮你?”

笔者在一些小区中调查发现,在新建小区内,超过40%的居民不认识自家的邻居,见面打招呼的居民仅有15%,只有不到一成的居民对邻居家的情况比较熟悉。此外,由于装修、噪音、出租房屋、养狗等因素,邻里关系还出现了急剧恶化的状况,基本每个社区都存在邻里纠纷。

社会发展呼唤新型邻里关系

不可否认,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及住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现在的新建小区,与传统的单位宿舍、四合院、乡村不同,邻里关系自然随之发生了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确实疏远了。另外,随着城市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以前左邻右舍经常要互相帮助,现在有物业公司、家政公司等提供服务,也减少了邻居交往。

“社会发展呼唤新型邻里关系。”新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龙培坦言,邻里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在社区里生活,最基层的关系就是邻里关系,把邻里关系搞好就意味着社区是和谐的。而社区和谐了,那社会就和谐了。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社区也都在为改善邻里关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做出努力。但是不少社区举办的这些旨在促进邻里关系的活动,都存在时间短暂、参与度不高的尴尬。如何通过“邻居节”活动改善邻里关系,业内人士表示:“社区‘邻居节’活动需要热闹的游戏,需要志愿关爱活动,但是新老两代居民的兴趣点不同,要想让‘邻居节’不流于形式,就得不断赋予其新鲜的内容。”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高楼大厦里生活的人们,内心深处都对昔日居民大院里的邻里亲情充满了眷恋和渴望,社区举办的丰富多彩的“邻居节”活动,某种程度上圆了大家这个心愿。想必凝聚起左邻右舍的这份力量,必定为建设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