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财经 财经> 财经要闻

东海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连网】(通讯员 段慧明 李新周 杨海瑶)“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的财务和资产、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以往只注重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东海县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创新网络化监管模式,把农村资产、资源纳入同步监管的范围。乡镇收集农村每项集体资产、资源的基本信息,制作资产、资源卡片,通过数据录入,为每个村建立包括固定资产、机动地、水面、林地、荒山等清晰、完善的资产、资源电子台账和网络数据库,实现以农村财务资金监管为主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监管的根本性转变。

东海县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对于农村集体资金管理,通过“村账代管”实现收入统征、票据统开、支出统拨,实现民主理财,定期签订农村干部任期财务收支承诺书。对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建立起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变卖、报废、出租、租赁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明细核算,做到账账相符;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并及时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东海县对资源登记造册,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建立“合同管理台账”,村级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同时,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规范农村干部权力运行。按照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收益权、处置权“五权”不变的原则,由乡镇对农村集体“三资”全面实施委托代理服务。几年来,全县代管的村级资金每年都在4亿元左右。资产、资源监管方面,县级层面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在乡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负责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服务工作,实现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逐级审批、多口把关、监管前置。经济合同备案审查制度,将每个村级工程建设、资产租赁、资源发包等经济合同纳入账内管理,杜绝了个别村截留收入、体外循环、逃避监管、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等问题。

建设三级联动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早在2002年,东海县就开始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到2006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过电脑记账,加强了村级资金账务管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2011年4月,县委农工办开通了“东海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在连云港市率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网的村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开通的东海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增加了资产、资源两大管理模块,把农村资产、资源纳入同步监管的范围。县级对346个行政村的“三资”运行轨迹进行动态、实时、全面的监控,使服务监管动态化,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递、实时查询、实时监控、提前预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能,降低了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放大了监管视野,提升了监管的科技含量。目前,全县346个行政村在网上进行账务处理和农村集体的资产、资源的数据录入,监管平台运行正常。

为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东海县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形成集“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社情民意互动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直接提取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相关财务公开数据,实现村级财务公开内容的网上公开,方便群众查询。通过东海促廉惠民网,群众在家上网就可以查询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改变了过去人工张贴公布榜时效性差的状况,提高农村“三资”监管的透明度,实现了农村“三资”管理阳光运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