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金铁霖的港城情缘

董自伦

但正是他培养出了阎维文、宋祖英、张也、戴玉强、李丹阳、祖海、王丽达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弟子。金铁霖先生仙逝后,网上广泛流传有其一张夫妻合影照,乃是我2007年与他俩3人合影的截图。看到截图,我不由想起金教授与港城的缕缕情缘。

1986年12月18日,笔者正就读于江苏省文化干部学校。这天晚上,笔者跟随我的作曲老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陈鹏年教授,参加“庆祝南京艺术学院七十四周年校庆声乐校友获奖者音乐会”观摩。中场休息,他带我到后台,找到参加音乐会独唱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马秋华说:“这是你连云港老乡!”虽然素未谋面,但马老师却对陌生的老乡非常热情客气。转眼到了1988年,被中国声乐界誉为“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黄友葵,应邀担任在湖南举办的“金龙杯”歌手大赛评委,其得意门生马秋华陪同一起参加。刚巧,时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系主任金铁霖亦作为评委出席。朝夕相处了20余天之后,才貌双全的马秋华便进入了金铁霖的心扉。他积极出击,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与马秋华交流谈心,还以买东西为由“套近乎”,被马秋华戏称为“小跟班”。黄友葵教授看在眼里,主动为两人牵线搭桥。最终,金铁霖成了港城的“女婿”,于1990年与马秋华喜结连理,并第一次来到了连云港。1993年,两人的儿子金圣权出生,打小就时不时来姥姥家生活。这,当属金铁霖与港城的第一个情缘,也是为爱而来。

金铁霖教授,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院长。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他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引领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首先提出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创建了民族声乐评判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发表《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谈民族声乐教学》《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探索》等专著和教学音像制品;探索和建立了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和学派,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民族乐坛上,挥洒着一个又一个的华彩乐章,被公认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马秋华,先后任解放军艺术学校音乐系声乐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

与港城的第二个情缘,是金铁霖率王丽达等一众弟子,参加2007年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放歌未来”迎新年文艺晚会。那一次,我作为晚会编导团队成员,为著名演员侯勇创作配乐诗朗诵《书写在港城大地上的诗行》,得以与金铁霖夫妇再度交流。晚会上,金教授上台接受主持人朱迅的采访,动情地谈了对港城的印象:“高楼林立,街道整齐,空气新鲜,人们的素质非常高,人们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接下来,同他“回娘家”的夫人马秋华有感而唱,演绎了《我有一首蓝色的歌》,回忆小时候在海边上捡海螺的情景。金教授的得意门生王丽达,也以一首《亲吻祖国》奉献给大家,声情并茂,令人荡气回肠。

与港城的又一个情缘,是由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参与承办的2017连云港之夏“金铁霖马秋华”师生演唱会,为港城人民献上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是年7月7日,演唱会在连云新城海鸥广场举行。演出在大合唱中拉开了帷幕,众多歌唱家纷纷献上自己的经典曲目,王莹的《军营飞来一只百灵鸟》,白雪的《久别的人》,阿卓阿鲁的《西风》等等,风格迥异,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马秋华老师的一首《祖国我的最爱》,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些动听的旋律,让6000多名观众大饱耳福。

2022年11月15日,金铁霖教授驾鹤西去,享年83岁。金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港城的悠悠深情,他的教学成就,却每每在我们心头涌现。他在坚持继承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孜孜以求,博采众家所长,将歌唱训练特有的“启发式感觉教学”完善创新,使声乐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在短时期内解决声乐训练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形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科学完整的“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培养无数以歌声名动天下的学生,在弘扬主旋律、诠释文化先进性等方面,作出杰出的贡献;他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举办民族声乐专题讲座,为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普及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金铁霖10年前患心脏病之后,正是港城水土养育的“贤妻良母”马秋华老师无微不至的陪伴,让其温暖幸福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也将儿子培养成声乐方面的佼佼者,现担任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