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德平书香润港城

【连网】  ■ 吕秀彬

走进德平书店,仿佛打开一本泛黄的沁着香味的线装书。这座百年老店,因为流年风雨的浸润,历史人文的熏染,于黄昏的夕照中,沧桑着,生长着,如她毗邻的古盐河一样,默默地流淌着岁月的过往,却鲜活着港城文脉厚重的灵魂。

港城文脉的灵魂是什么?于山,是《西游记》文化的克难求道;于海,是徐福东游的拓海图新;于人,是如德平书店传承人李文伦一样,一脉书香润泽老街文化,满腔爱心化育芸芸众生。

德平书店,是澡雪精神的一潭清泉。

民主路老街,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在古色古香中静静地藏于闹市的深处。而德平书店,恰似玉中之髓的玉中玉,把洁净的品质,镌刻于光阴的一分一秒。德平书店的传承人,“中国好人”李文伦,几十年如一日,冰心如玉,坚守着这方精神的高地,努力让书店成为荡涤灵魂,沐浴春风的一汪清泉。

枕石清流,濯缨沧浪。古之圣贤,时刻不忘藻洁身心,让道德的大树,时刻守护着心灵的月亮。

德平书店就是这棵大树,她密密翠绿的浓荫下,来来往往着都市的过客。他们或者误落尘网,沾染着世俗的污垢;或者饱尝失去、失落、失败,舔舐着心灵的伤痛;或者在歧路上徘徊,眼前混沌着人生的乱象……然而,当他们走进德平书店,穿越在茫茫书海,闻嗅着缕缕书香,那是满面烟尘投身一泓清流的舒畅、惬意。打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品读自己憧憬的文字,好像和古今智者仁者作心灵的絮语。所有不谙世事的鲁莽,跌落名利的迷惘,蝇营狗苟的浅薄……都有醍醐灌顶的洗礼。

德平书店,是远离尘世的一方净土。

说书店是一方净土,不仅仅是她窗明几净的洁净,盈橱书籍的芳馨,更在于主人有着干干净净做人做事的风范。他们以回报社会,服务读者为办店理念,努力把书店开放成大中小学、社会团体、各种协会、街道社区的实习基地、采访基地、工作基地。多少年了,在德平举办的读书会、工作会、发布会、联谊会、故事会、个人聚会、影视拍摄……像古盐河泛过的朵朵浪花,在阳光下晶莹着澄碧的美丽,却难以计算出她们呈现的数字。

李文伦喜欢品茶,他总是喜欢把书店文化比作茶文化。茶香与书香,茶道与书道,李先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茶水与人共品,茶香更能沁入心脾;书店与人共享,书香才能更深入人心,社会公益才能最大化。

德平书店,是启迪智慧的一擎圣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量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德平书店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书籍基本齐全,并且向全体市民全天候免费开放,就是期待着能有越来越多的阅读者走进书店,在与书籍的交流中增益心智,涵养情愫,提升学养。

德平书店,是钩沉记忆的一弯新月。

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经常回望自己的一种自觉。

百年德平,不仅仅是岁月的年轮,在书店映像上辗轧出一道道沧桑的印记,更在于书店本身呈现的薪火相传,血脉相连的传承。图书分类摆放,以年代为序,从民国书柜,到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直至2000年,读者徜徉其间,仿佛跨越千年。老油画、老物件点缀装潢,岁月处处留痕,历史皆成风景。

年近九旬的我市著名散文家彭云先生,在一篇追忆德平书店的文章里这样描述:“……由此往东直几百米,就是规模较大的老德平书庄,他家以经销上海世界书局洋装书籍为主的现代书籍,所以还挂着‘世界书局’的牌子。这个书店颇合现代青年的胃口,经销的书籍还有多种上海出的青少年杂志,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了。”

从德平书店走出来,不仅又深情地回望,嵌于门楣的对联,在夕阳下愈发苍古而厚重———

老街文化看德平独领风骚,旧书古画载历史爱洒港城。

不是吗?为民族文化续香火,为地方文明洒爱心,这不正是德平人安放灵魂之所在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