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文化人才

周秋月:蘸着西双湖水写诗的书法人

gb03B1c

【连网】(记者 武娜  戎飞)周秋月,别署丘岳,江苏东海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东海县作家协会创作部主任。

诗歌、书法、理论作品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华文明办举办的“为奥运喝彩”全国诗歌大赛入围奖、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诗刊社主办的首届祝福东海“水晶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书法艺术节教育论坛优秀奖。

父亲的启蒙受益终身

日前,笔者在东海周秋月的家中,见到了这位带着古典美的诗人。走近她,我们能感受到她带给人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感觉。她如那些写出名句的才女,仿若民国的大家闺秀,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古意。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梦回唐朝,那里面有李白、杜甫,还有朴实憨直的草根百姓,在她的书法中,有魏碑的刀削斧刻,有晋草的名士风流,还有“心手并用”的雅趣情致。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吧。”说起对书法诗歌的爱好,周秋月说。周秋月父亲的启蒙老师是位私塾先生,他可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工作以后一直都和这位老师保持联系,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小时候周秋月因为好奇翻看过这些信件,几乎都是毛笔书写,还时有诗词的唱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师来家里做客,中午师生小酌,因为周秋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能坐在爸爸身边一同吃饭,看到老师夹起土豆丝的手抖得厉害,夹了好几次土豆丝都掉了,觉得很好玩,也学着他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夹菜,老师索性放下筷子,脱口而出“手抖逗首抖”,父亲也笑着摸摸周秋月的头说“丫头啃鸭头”,两人相视而笑。现在回想起来三代人这样的画面真是感触良多。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熏陶,给了周秋月最早的心理暗示。初中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看了许多古诗词和现代诗歌方面的书籍,遇到喜欢的还会摘抄到笔记本上,加上自己有感而发、信手涂鸦之作,后来整理出来有五六本之多。而她真正以文学形式接触社会是2002年,这一年,她在网上看到《青春》诗社征集诗会的诗作,就投了两首,结果得了个二等奖,受邀参加了当年的诗会。之后的创作与发表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关于书法,真正的涉猎是在跟身边的朋友学习书法之后,看了一些书法理论方面的著作,有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陆陆续续写了些这方面的文章,接着就参加了许多书法学术论坛,也获得了些肯定,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这条艺术道路的信心,将来也依然会这样一直走下去。”周秋月笑着说。

gb03B1a

书法与诗歌融合

对于书法创作,周秋月有自己的感悟。有句谚语说得好:所谓“拿别人的闲酒,浇不开自己心中的块垒”。这种“隔靴搔痒”的肤浅之感,可以说尤其切中当今写书法者的要害。书法从创始之初,就表现为一种集实用性与造型艺术相互为用的面貌,它们彼此是共生的、紧密关联的复合体,无论是王羲之恬淡自然、略带忧伤的《兰亭集序》,还是颜真卿怆然悲愤、疾怒的《祭侄文稿》,以及苏东坡随遇而安、与天地随和的《寒食帖》,他们都是“我手写我心”的历史丰碑,都是心里的话语在笔底下自然的流淌和倾诉。周秋月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很简单,谁都离不开谁。不仅仅是书法、诗歌,在艺术领域,任何一门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壮大,没有理论指导领航的行为是盲目的,同样,没有实践的理论罗列和堆积是教条的。她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一步一步踏实前进着。

“诗人”这个称谓,与古人相对照在今天可能包含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和复杂的文化意义,但具体到一个优秀的诗人这一点上而言,周秋月认为,首先,要有生活,要接“地气”,接社会的地气,接人性的地气。能够随时捕捉、整合自己身边的诸多生活元素,并以美的视角、美的语言、美的灵魂加以提炼升华;再者,一个优秀的诗人要饱含激情,一颗蓬勃的心脏随时都会为美的东西所感染激发,无论是面对大到自然万物的更替,还是小到人生喜怒哀乐的繁琐都会以诗歌的名义起身唱和,自觉地充当着社会与人类灵魂的减压师和按摩师;一个好的、优秀的诗人一定要虔诚地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并遵循文学、诗歌的艺术规律。既然是写诗就一定要运用诗的语言,说“人”话、说诗话,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搬弄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和词汇。可以说,在古今中外的艺术领域中,感动人启发人的往往都是最简洁透明的元素,所谓“大道至简”即是如此。诗歌是文学艺术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只有最唯美的、富有穿透力、凝聚智慧的语言才可以和它对视、对话、交流;一个优秀的诗人还必须具备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人格上的“大我”,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性。

如果非要在书法与诗文间作一个概念性定夺的话,周秋月说,她会将关注点更多地倾向于后者。毕竟“文”是浩瀚的海洋,而书法只是这无边大海中一株五彩斑斓的珊瑚。脱离了“文”的土壤,一切真正的艺术都会失去生命力。

书法诗歌道路上不断探索

以实际创作来说,她认为自己也是一名走在路上不断探索的初学者。她在确定了相对正确的书写态度后,以汉隶入手,因为隶书这种书体放在书法史这个大环境中,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过渡时间段,这种书体有法度而又活泼多姿,它不像篆书那样呆板平铺直叙,不像楷书壁垒森严,其简洁、舒展、明快的笔法便于初学者掌握,一旦稳定之后,书写者上可以追古(篆、籀),下可接今(行、楷)。从而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书写模式和书写体系。

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后,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东海这片土地,是周秋月呼吸生长的家园,所以,她所创作的诗歌文字和书写的书法内容,绝大多数元素都是带着浓浓的家乡味道。东海的西双湖、温泉、水晶,历史悠久的大贤庄文化遗址、尹湾出土集书法与汉赋于一身的《神乌傅》,120万勤劳的人民,都是周秋月笔下歌颂、赞美的对象。

无论是一门艺术还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只有将默默无闻的根系深深扎进脚下的土地汲取养分,艺术之树才会开繁花、结硕果。周秋月正是这样一个上下求索的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