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变革之道

【连网】近日,由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华文化促进会、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文化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聚焦“国家战略下的文化发展”,探讨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的变革、融合与升级,如何与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深度融合等话题,深入剖析了文化产业、文化金融的现状及前景。

文化产业的机遇与瓶颈

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几年,“十二五”和“十一五”期间产生了什么变化?“十三五”和“十四五”的趋势又是什么?“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范周介绍,过去10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去年底已经达到了3.76。但需要注意的是,受整体经济增速影响,文化产业的增速也在放缓,由2005年的26%增速下降为现在的12%。并且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的出口数量在增加,其中核心文化产品的数量却在减少。一些文化企业盲目在规模和数量上做文章,追求表面繁荣。去年,年产16万分钟动漫真正能走到世界上的不到1%,年产近900部电影只有100部上了院线。

范周说,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努力,文化扶持政策这些年出了很多,光是去年一年就出台了43个和文化产业相关的文件,大部分没有落地。最近3年,将近100多个文化产业政策连10%的落地率都没有。另外,只有进入文化产业统计目录的产品才具备成为文化金融服务对象的便利条件。目前针对文化产业的统计,有些文化业态还未被统计进去,有些业态已临淘汰,正在不断增加的新业态也应及时对其进行统计归纳。范周建议,未来10年,国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一定要在供给端和消费端两端同时发力,重点推动融合式发展。毕竟下一个10年,文化产业的单独体将越来越少,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休闲养生产业、文化金融业等却会快速发展。也要推动文化产业向纵深产业链发展,不断拓展其辐射范围,缓解文化建设东高西低等鸿沟。“未来几年内,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向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新空间。数字文化产业将是核心,我认为原来一些文化业态将被淘汰或洗牌。”范周说。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谈及了“十三五”期间文化投资的新热点。他认为,创新引领增长,创新主体、创新空间、创新领域、创新模式、创新制度都会是投资方向。美国《财富》杂志去年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15年世界五百强最后一名的营收额为217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腾讯将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随着这种趋势,还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化企业、娱乐媒体、创意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这些跑在前面的互联网企业有个共同的规律,就是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渗透”这股时代洪流,这批互联网传媒集团的介入,将大胆变革原先的文化生产模式。科技推动洗牌,目前的科学技术正对文化产业进行深度催化,人机互动、互联互通、资金和资源积聚能力、信息挖掘与整合能力等都大大提高。未来的手势识别技术、3D打印技术、虚构建模、增强现实技术、可穿戴技术等,每一个都可能引爆投资热点。

细分领域的利好与差距

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冯伟提到,以目前中国文化产业里发展最旺盛的电影产业为例,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是全球瞩目的,2005年到2015年每年均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北美去年增长率才1%,所以说中国电影2017年将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场。

电影行业去年最大的变化是“互联网+”带来的基因变化,营销、众筹、拍摄甚至后续宣发都运用到了互联网手段。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一个是渠道,另一个是资本及资源。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和渠道优势已经远远大于纯粹的电影公司。特别在电子票务发行方面,互联网公司已经完完全全在中国电影产业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的互联网公司进入电影产业,也有利于把中国电影产业链通过票房、原创等整合起来,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万达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文介绍,国内电影票房10年间翻了20倍,国产影片《捉妖记》票房超越了《变形金刚4》和《阿凡达》,万达院线去年票房同比增长率也高达43.4%。但另一数据显示,全国影院单荧幕产出均值是71万元,万达院线高达204万元;韩国第一大院线CGV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就占据院线排行榜第十位,说明国内电影企业间实力强弱明显,产业的整合时代即将来临。

同时,冯伟指出,以电影投资主要的发行收入和衍生品收入来看,中国电影的“钻石矿”远远没有被挖掘。2006年美国电影协会公布数据,好莱坞一部电影的投资回报院线收入只占15.7%,84%以上由其他如DVD、蓝光、付费电视、电子发行等收入。现在全球都受到互联网影响,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占比上升为30%。迪士尼整体业务结构比较均衡,它的电影业务收入(包括电影票房和DVD、家庭影院、电视付费等其他收入)只占整个收入的14%,绝大部分收入是院线外的衍生产品收入。“电影本身应是一个火车头,通过它建立的IP即知识产权,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很好的收益回报。”

文化金融的“缺点”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文化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必须有坚实的法治保障。文化及其产品首先是一种物权,文化经过交易用合同形式又约定了债权关系,在接受融资过程中会产生第三个法律关系即股权关系。另外,文化本身是智慧财产权即知识产权。所以文化产业是某种权利的表达,文化金融又是某种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如何为这些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尤其是法制,是当务之急。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谈道,文化企业谈到自身发展的时候共同的一个词就是“缺钱”,但金融机构、天使、PE们谈到文化企业时共同的词是“看不懂”。一方面因为文化企业大多规模小,且新创企业较多,风险较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很短,缺少很多配套信息如上下游关联企业等,大多企业的经营情况都看不清摸不着。

行业的“痛点”在于征信体系缺失。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起步晚、数据少、覆盖面窄,导致现在的信用服务体系的数据结构满足不了金融机构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求。由于彼此间的信息不对称,文化和金融双方都迫切想合作却满怀焦虑。

上海目前可以公开查阅的有四大类公共信息基础库,包括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我国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上海本地有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上海资信库,但也满足不了文化企业专用信息库的功能。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对接文化金融的征信体系,金融行业要和社会征信机构合作共建社会信用体系,并且信息共享,才能发挥信用信息的巨大威力。文化企业也应培育信用意识,这将有利于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评价自己的信用等级,不但能简化融资手续,融合成本也能因此降低。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秘书长张国春认为,文化和金融有机结合的前提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资产化、证券化。资产评估是实现文化和金融对接的重要环节。从整个世界发展状况来看,文化产品和文化资产是具有极强外部性的,它的社会价值如何衡量、社会效益如何货币化都是世界性难题。尤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后,更催生了诸多新兴业态,其估值更是全新课题。

张国春谈道,目前国内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自创型或者新颖的无形资产以及销售网络、合同权益等关系性无形资产都没有纳入财务报表,造成我国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占账面总额比重远远低于国际知名品牌。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更需要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通过提炼、量化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价值,为市场和金融提供客观的价值尺度。资产评估机构在服务文化企业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文化资产质押融资、投资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鉴证作用。

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近年来开展了文化资产、版权价值、影视作品著作权、知识产权抵质押等方面的评估业务,并且在中宣部、文改办、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下起草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未来将填补文化评估对接文化金融领域的空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