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化工产业:攀高争先强筋骨 撑起港城工业脊梁

这是一次“后发先至”的精彩蝶变,更是一场在新发展格局中填格赋能的动能转化,连云港化工产业的血脉在新时代浪潮中脱胎换骨。

一个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智慧化”为方向的绿石化产业聚集区正在江苏北部强势崛起。

近年来,我市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拥有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等4个省级化工园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进入爆发期,已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迈向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步伐不断加快。

04

石化航母

披荆斩棘踏浪而行

山海相连,海陆交汇。连云港血脉里就流淌着制造业的基因。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石化产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过去十年,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我市石化产业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

——规模体量快速扩张。我市化工产业以原油加工、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染料制造、农药制造为主,重点发展C2、C3、C4、芳烃、油化盐化等产业,目前石化化工领域拥有盛虹炼化、新海石化、斯尔邦石化、连云港石化、虹港石化等5家百亿企业。今年1至9月,全市石化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506亿元,同比增长94.4%,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将近4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4.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其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主导产业集群,2022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公布化工园区和最具发展潜力化工园区名单,徐圩新区位列第18名,预计2023年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是我市发展石化产业、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区。

——上游原料基地初步形成。全市化工产业突飞猛进,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连云港石化轻烃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的相继投产,石化化工产业上游基础化工原料品种进一步丰富、产量大幅扩张。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可达到1900万吨/年,乙烯产能400万吨/年、丙烯产能120万吨/年、对二甲苯产能280万吨/年、PTA产能390万吨/年、苯产能145万吨/年、丙烯腈产能78万吨/年。如今,我市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这也为我市进一步向化工新材料、电子级化学品等高端产业延伸提供了重要资源。

——绿色安全发展实现飞跃。近年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坚决关闭退出环保安全水平不达标的化工企业,不计成本加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以壮士断腕的短期阵痛换取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266家,整治投入总额超过100亿元。2022年,全市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率83.6%,位列全省第二。2023年,我市3个化工集中区和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一次性通过省级化工园区省级认定和复核,数量居全省第一。

06

产业集群

攀高逐新动能澎湃

如今,我市已经构筑“大化工”的发展平台,并在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领域,培养了一系列中小企业集群,实现化工产业“大化工平台”和“新材料延伸”的双向奔赴。

目前,全市在建石化化工及相关配套重点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340亿元,其中百亿项目6个,分别是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盛虹化工新材料、丰海高新材料丙烷综合利用、立达集团生物制剂和新能源电解质、中化瑞恒碳三产业一期工程、嘉宏高性能新材料项目一期,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新增1600亿元工业产值,带动我市石化化工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庞大的产业集群让我市石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上游石化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建立多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这样的表述自有印证。斯尔邦石化以自身240万吨MTO装置生产的乙烯为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生产EVA,年产能3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能的20%,其中光伏级EVA年产能超20万吨,约占全球光伏级E-VA产量30%。思派新能源以斯尔邦石化和连云港石化提供的环氧乙烷、盛虹石化和卫星石化提供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协同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厂商。连云港石化充分延伸C2产业链,在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基础上,拓展生产80万吨/年HDPE、20万吨/年HPEG、20万吨/年TPEG、5万吨/年PEG。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石化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攀升,为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开辟了广阔空间。

面对“打造万亿石化产业”的新目标,我市深化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产业发展前沿强链补链,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化工产业集群。

——做大石化产业链。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国家同意实施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项目二期工程和盛虹减油增化项目,推进大型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供应,进而构建“大宗有机原料就地产品化延伸—批量原材料就近制品化生产—关联制造业需求成品化供应”的石化产业集群新模式。

——强化上下游协同。鼓励现有化工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积极招引产业链补链项目,打造一体化优势,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发展装备、物流、能源、信息化等配套产业,促进石化化工产业由纵向向横向拓展,形成树状、网式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

——促进价值链攀升。依托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提供的丰富原料,发展烯烃、芳烃深加工,拓展发展“专精特新”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提质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培育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企业。重点推进盛虹化工新材料、卫星化学高端聚烯烃、丰海丙烷综合利用、盛邦芳纶及芳纶制品、中复神鹰碳纤维等新材料项目,升级石化产业链,提升行业附加值,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05

对标国际一流

规范运营科学发展

置身我市石化产业发展前沿阵地,机器轰鸣、焊花闪烁,促项目落地、争项目开工、抢项目生产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一批大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工、施工、竣工,开车、试车场景接续上演,项目建设全速推进。

站在时代的窗口,我市将构建区域布局、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三位一体”规划体系,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

——优化区域布局。从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前谋划将丰益油脂科技产业园、灌云县24.36平方公里的发展储备区域纳入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或争取化工园区扩区,对相关园区区域规划、规划环评等进行适时调整,构成“1+4”石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超前做好园区规划。在园区规划上坚持前瞻性、超前性,充分考虑科技水平发展速度,在化工园区管理体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事故池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把园区发展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相结合,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超前规划公共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生产性服务业等,为今后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和接口。

——错位制定产业规划。借助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规划上坚持链式发展、互相配套、各有特色的思路,其中石化产业基地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打造原料多元化烯烃、高端新材料、聚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区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深加工为重点方向,聚焦发展改性工程塑料、聚酯材料、高性能纤维、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围绕现有染料和农药生产基础,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小品种、高附加值的特种化工新材料。柘汪临港产业区利用碳三、碳四及芳烃原料,拓展有机原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新材料产业。进而形成分工明确、链条衔接、联动发展的国际一流石化化工产业集群。

坚持项目为王,提升招商引资成效。为了进一步推进石化产业发展,我市坚持用发展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化工园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大发展、园区大提升的良性循环。

——开展产业链招商。结合石化原料供应能力、行业发展需求,围绕链条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深化产业链研究,制定石化化工产业链图谱和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成立7个招商团队,整合招商资源,瞄准行业领先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开展驻点精准招商。

——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加快国内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热工程———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项目以及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等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在化工能源结构的占比。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应用范围,优先将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倾斜,对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全市统筹、一事一议。

——优化营商环境。在严把标准的同时,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则,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行政审批环境,加快达标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对项目从签约、审批、建设、投产实行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化工产业绿色、安全、快速发展。

园区是石化项目承载的重要平台。我市将以建设国际一流化工园区为目标,借鉴世界级化工基地经验,按照“公用辅助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发展和管理水平。

——深化园区整治提升。在化工园区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持续开展回头看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园区内的企业从项目建设到生产运行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园区科学发展、企业规范运营。

——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项目入园进区源头管控,在审批前对项目产业政策相符性、投入产出比、技术工艺先进性、安全环保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落户。

——信息化赋能园区发展。智慧化是当前化工园区规范建设的主要标准,通过加快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5G手段提升封闭化管理和物流调度效率,努力打造运行智能化、全域可视化的化工园区,使智慧场景融入园区管理运营、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加快创建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