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大数据驱动下的生态能源画卷


(□孙晨晨 张永喜 樊艳飞)九月的赣榆区墩尚镇,阳光洒满田野,在王疃升压储能站的厂区内,各类智能监测设备指示灯不停闪烁,自动化控制系统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技术员们穿梭于机房与设备之间,对厂区内的电气设备、环境参数等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升压储能站平稳运行。

作为区域绿色能源发展的标杆,墩尚镇光伏发电项目正凭借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稳步推进、高效运转,走出了一条以数据驱动能源转型的清晰路径。王疃升压储能站的建设,便是大数据赋能绿色能源的生动实践。

王疃升压储能站占地73亩,共建设2座220kV光伏升压站,用于向电网输送连云港东尚280MW和36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力。项目创新性地将两座升压站集约建设于同一场地,配置了多台大容量主变压器及完善的配电装置与辅助设施,显著提升了土地与设施利用效率。更关键的是,它直击新能源并网调峰难题,依托电能双向转换技术与大数据精准调控,将波动性大的光伏电能转化为稳定可控的优质电源,年输送清洁电能达7.68亿千瓦时,相当于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减排二氧化碳超80万吨。该项目预计年工业产值达3.69亿元,税收7500万元。

走进东尚光伏大数据智慧中心,这里是整个光伏项目的“最强大脑”,汇聚了海量的电站运行数据。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连云港东尚360MW光伏升压站主接线图清晰呈现,工作人员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对电站的发电效率、设备状态等进行全方位监测与分析,为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厂区智能控制区是电站运行的“神经中枢”,严密的安保措施与先进的控制设备相得益彰,技术员们专注地对机房内的服务器、通信设备等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与安全。

“我们构建了‘日常巡检+实时监控+定期维保’机制,每日对全站设备开展2次巡检,值班人员在主控室通过后台工作站,24小时实时监测运行参数。光伏区箱变、逆变器等设备,每月也会进行一次全方位巡检,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王疃升压站站长徐晓伟说。

移步至野外的渔光互补场地,湛蓝的水面上,280MW与360MW光伏板整齐排列,构成一幅独特的生态能源画卷。技术员轻推操纵杆,无人机瞬时腾空,像只灵活的银鸟掠过连绵的光伏阵列。它循着预设航线低空盘旋,机腹的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地面细节并传至监控终端的屏幕上。“有它在,地面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光伏板破损、线路异常都能快速发现,巡检效率和精准度比以前高多了。”技术人员笑着说。

从王疃升压储能站的实践不难看出,大数据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辅助,而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核心力量。它让清洁能源从“不可控”变为“可调控”,从“单一发电”转向“多元价值”,推动能源结构朝着更清洁、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持续进化。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