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封云 刘静)“大爷,这是您要的药,有事儿随时叫我!”上午10时的阳光洒在贾圩社区的楼道里,外卖小哥范志偲一边递过药品,一边贴心叮嘱独居的刘大爷。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海州区“红韵·小哥”志愿者服务队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省首家快递外卖行业党委,海州区快递外卖行业党委以219个暖“新”驿站为“根据地”,组织12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组建“红韵·小哥”志愿者服务队。这支以党员为先锋的队伍,凭着每天穿梭街巷的独特优势,成功“变身”———既是传递政策的“移动宣传员”、服务民生的“贴心帮手”,也是排查隐患的“流动网格员”、应急响应的“快速配送队”,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平安与温暖。
就在给刘大爷送药的路上,范志偲还当了回“隐患排查员”。路过小区广场时,他发现一处路面出现破损,存在绊倒风险,立刻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到“连新码”管理平台。等他送完货返程,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已经带着工具赶到现场修补。“现在进小区送货,都会多留意消防通道通不通、独居老人家门缝有没有异味,提醒一句关燃气、锁门窗。举手之劳能帮到街坊,心里特别踏实,获得感满当当的!”范志偲说。
除了守护社区,“红韵·小哥”还成了农户增收的“好帮手”。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灵活、流动性强的特点,海州区开发“海州农产品直通车”小程序,创新推出“寄递+电商+农产品+农户”模式,鼓励“红韵·小哥”化身特色农产品推广员、递送员。草莓熟了,他们送到市民餐桌;桃子上市,他们打通从果园到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近3年来,1000余吨农特产品通过小哥们的车轮走向市场,200余户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
“以前卖菜得凌晨赶早市,累得直不起腰还卖不上价。现在手机点一点,小哥上门取货,新鲜菜直接送到城里人家门口,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谢意家庭农场总经理张漫提起“红韵·小哥”,满是感激。
要让这支基层治理新力量持续发光,就得把他们的后顾之忧变成暖心守护。海州区快递外卖行业党委常态化举办“红韵·小哥”大集,免费理发、租房咨询、电动车维修保养等18项服务“一站式”到位;35个暖“新”驿站变身“爱心暑托班”,让骑手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看护难”犯愁;定期免费体检、因病致困家庭帮扶……一次次“不缺席”的温暖,让组织的关怀直抵人心。
“以前遇到劳动纠纷,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在在驿站歇脚时,就能咨询法律问题,还有专业人士帮忙解答,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作为党员的“红韵·小哥”张昊说,“组织这么关心我们,我更得带头干,带动身边人一起为社区出力!”
如今,“红韵·小哥”已成为海州基层治理的“明星力量”:成立以来,涌现市级党代表1人、人大代表1人;2023年,服务队获评江苏省“最美快递员”集体奖,是当年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未来,我们要继续搭好平台、建强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红旗手,织密组织网格,让更多新就业群体的力量聚起来,使小哥们从城市的‘送货人’变成社区的‘自家人’,让基层治理的活力越来越足。”海州区快递外卖行业党委书记徐世凯信心满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