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三种操作方法 一键操作模式 716研究所实现海上作业平台管桩处理智能化

【连网】(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孙国文 孙冬妍)昨日,笔者从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获悉,其承担的重大专项“海洋钻井平台管柱智能化处理系统装备”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该装备的成功验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对海洋及陆地石油钻修井平台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装备的国产化,为我国海洋及陆地钻采作业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化装备保障支撑。

管桩是钻井平台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传统作业模式下,现场工人需要通过气葫芦等一系列设备才能完成钻井平台管桩移送工作。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人力资源要求多,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研制一种建立在自动化搬运设备上的钻具搬运工艺被提上了行业研发的日程。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716研究所开启了“海洋钻井平台管柱智能化处理系统装备”国产化研发。在研发的过程中,716研究所充分调动其在自动化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海洋作业平台的智能化管柱处理与操作的系统装备。

这套系统是如何指挥装备工作的呢?据716研究所研发人员介绍,在工作中,这套设备借助智能化控制系统“大脑”,自动完成钻机或钻井机中的管柱从井场到钻台面的搬运,有效地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因为该套设备带有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判断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其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该套装备既可应用于海洋钻修井平台,实现对海洋石油钻修井平台管柱智能化处理,也可应用于陆地钻修井装备实现对陆地管柱智能化处理,并采用一键操作模式,操作简捷方便。该套系统还可以自由切换人工模式,提高了系统使用的可信度。

截至目前,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多项创新性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716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形成的样机成果已经在中石化胜利油田实现示范应用,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具备产业化推广应用条件。此次项目的成功验收,进一步推动了海洋平台钻修井智能化系统装备的快速产业化,也进一步提升了716研究所在高端海工装备产品领域的技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