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踩着王继才的足迹,当好“守岛卫士”

【连网】  □ 张晨晨

今天这篇札记很特殊,是记者入行以来,第一次回归原始的“手写体”。毕竟,因为这两天的大雾和多云天气,岛上已经断电半天以上了。虽然电脑还有两个小时的储备用电,但我不敢随便使用这仅有的“救命电”,因为“哨长”刘文金说:“可能要做好晚上摸黑的准备了。”于是,我只能先手写出来,等待来电了,再火速誉抄到电脑上,传回编辑部。

针对停电这个棘手问题,作为开山岛民兵哨所的名誉所长,王仕花也无能为力。她当天要下岛,并随着灌云县武装部前往南京参加一场报告会,所以,岛上将恢复由武建兵、马洪波、刘文金3位驻岛民兵坚守的日子。

本以为,这种问题会很严重,可翻一翻民兵守岛日记,这样的日子简直比比皆是——自9月25日起,灌云县正式选派民兵志愿者组成开山岛哨所执勤班,轮岗守岛,来自灌云县燕尾港镇、龙苴镇、圩丰镇和灌云县公安局巡防大队的10位民兵,3人一组,已在岛上轮流值守了2次。因为大部分人此前并无驻守海岛的经历,他们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泰然处之,2个月的艰苦磨砺,将他们锻造成了合格的“守岛卫士”。

从晨曦微露到太阳西落,从顶风冒雨到大雾弥漫,他们每天都会沿着王继才的足迹巡逻执勤、观察瞭望,检查设备,熟悉着岛上的一草一木,感悟着王继才32年的守岛时光。“王继才在这里一守就是32年,我们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况且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品尝出其中的苦累滋味,才能真正体味王继才守岛的坚韧与执着。”刘文金说道。

刘文金是9月25日第一批驻岛的“先锋”,也是记者上岛期间的守岛民兵。他清晰地记得,国庆节5天,岛上共接待了1000多人,都是刘文金亲自参与和协调。这些人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河南籍退伍老兵汤广明。他曾于1969年在开山岛驻军服役,负责连队供养补给,1977年退伍返乡。刘文金很是感慨:“大家都是军人出身,肩负着军人的职责。我们一定会像老兵汤广明、像王继才同志那样,发扬爱国奉献精神,接好班、守好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正如刘文金所言,民兵志愿者们都曾当过兵,对身上的迷彩绿有着真挚的情感、对肩上所扛的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们坚持要来守岛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洪波跟刘文金是一起在吉林当过兵的战友,也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在岛上,除了日常守岛工作,还要负责做饭。“开山岛虽然仅有两个足球场般大小,但环岛共有257级台阶,巡视一圈半小时就够了。但是每次上上下下、爬爬礁石、巡巡浅滩,一天来回几趟也很累人。”马洪波坦言:“坚守需要信仰支撑,王继才真真让人敬佩。”

在这里,身体上的劳累也许能够适应,但内心的寂寞却无法排遣。马洪波自有调节的手段———如果你跟着他走一圈,就会发现,无论是在日常巡岛,还是烧火做饭时,他总会在身上揣着个音乐播放器,里面会循环往复播放《长长的路,慢慢地走》等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他在岸上自己演唱并录制好的。“我们每人每次都要驻防15天,一年有120天都要在岛上,但这里的生活又不可避免的枯燥乏味,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一种排遣孤独和寂寞的手段。”当然,对家人的思念有增无减,他便会播放一首《我把思念写成歌》,送给家人。

年纪最大的武建兵,很是低调,负责的是最不起眼的事情———捡拾垃圾、打扫卫生、刷碗等琐碎事宜,被马洪波戏称为“小蜜蜂”。虽然名字中有“兵”,但他是10人中少有的几位没有服过兵役的民兵。“虽然咱不是真正的兵,但一定要有个兵的样子!”

前几天,因为县里要在岛上组织活动,道德讲堂的60张塑料椅子,就安排武建兵来摆放。而摆放结束时,战友们发现他的手指竟然鲜血淋漓,原来是塑料椅子的锋利边沿,在他的手指上划出了三道血口子。可晚间,他照常完成了洗碗任务。当然,在岛上,他也适时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优势———作为在农校毕业的高才生,他熟练掌握了农艺等专业技能,所以,在岛上也充当了“园艺师”等工作,最近正在指导民工在岛上搭建蔬菜大棚。

手写完这篇札记时,时间抵近傍晚。经历了一天的太阳光晒,岛上电力终于勉强供应上了,我火速赶到办公室,在电脑上“担惊受怕”地打下了以上这些文字。此时,不远处的厨房传来马洪波一声响亮的呼喊:“小张,吃饭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