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首个专业无人机试飞基地正式运营 灌南“试飞摇篮”辟出低空经济新航道

  (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刘青 王鑫)在灌南县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上空,几架无人机轻盈地划过蓝天,它们或是在执行日常巡检,或是在进行技术测试。这片开阔的空域,如今已成为灌南拥抱未来的新窗口。日前,灌南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已正式获得华东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批复,结束了半年试运行,全面转入正式运营阶段。这不仅标志着我市首个专业无人机试飞基地的诞生,更意味着灌南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这个占地120亩的基地,坐落在净空条件优越的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内。走进基地,指挥大厅、机库等设施井然有序,外场的起降坪和试飞区随时待命。基地的“智慧大脑”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天城无人机云系统”,它如同空中交通的指挥官,实时监控飞行数据,智能调度每一架无人机。自今年1月底开始试运行以来,基地已成功构建起一套覆盖从空域监管、飞行服务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运营体系,其专业性和安全性在7月份的民航专家组验收中获得了“管理体系完备、安全标准达标、服务能力突出”的高度评价。


  低空经济在灌南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越来越坚实的根基。如今,产业发展的新苗已经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一批无人机生产企业正陆续落户———江苏增拓复合材料、连云港畅飞无人机已经投产运营,桓翔航空装备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办理落地手续。与此同时,天空中的服务也开花结果,专业的无人机巡检服务、执照培训、精彩的飞行表演以及飞行营地体验等多样化的低空服务项目纷纷入驻。为了给产业持续注入活力,产学研结合也日益紧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已在基地挂牌,携手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攻关核心技术。可喜的是,产业效益已初显端倪,相关产值已达1.9亿元,涵盖了设备销售、维修维护、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从制造到服务,再到人才培养,灌南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无人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飞入田间地头、穿梭城市楼宇,实实在在地解决各种问题。灌南正积极推动“无人机+”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让科技真正服务于生活和发展。灌南县精心打造了4个标杆场景———守护安全的“灌南低空应急巡管共享平台”、争分夺秒与消防联动的“低空+应急救援”、点亮夜空的“低空+文旅”飞行表演以及深入人迹罕至水域巡查环境的“低空+水域监管”,为更广泛的应用树立了样板。


  不仅如此,无人机的身影已融入日常政务和民生服务,自然资源部门用它精准测绘土地、清查资产;交通运输部门用它高效巡视公路、铁路和航道;水利部门用它巡查河道;生态环境部门用它监测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多个乡镇正利用无人机进行高效的秸秆禁烧巡查,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药品配送、物流试点、沉浸式文旅新体验、精细化城市管理、青少年科普研学等充满潜力的新应用正在积极探索布局。无人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灌南的田野与城市。


  让无人机飞稳飞好,地面支撑是关键。灌南正全力构建无人机运行的坚实基础。东部战区空军已批复三处试飞空域;全县已建成17个无人机起降点;大型通用机场选址完成,等待审批;县经济开发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和三口镇通航产业园正有序建设,为产业集聚拓展物理空间。从试飞基地的坚实第一步,到未来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智慧监管—精准运营—增值服务”的“灌南模式”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孕育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低空”新航道。​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