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连云港人管永健在湿地挥洒七彩青春

【连网】□ 徐勤飞 昌慧东 张晨晨 胡柳君 周莹 

一望无际的滩涂郁郁葱葱,缥缈的流云,簇簇的鸟群,悦耳的虫鸣,摇曳的苇荡.....

紧邻喧嚣的大都市,竟有如此天然、静谧之宝地!我们驱车好几个小时来到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眼之所见,感慨万千。

作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也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崇明岛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就是连云港老乡管永健“战斗”的地方———生物学硕士毕业的他学以致用,十几年如一日投身崇明岛东滩湿地保护与开发,用坚定的信念和丰硕的实践,在这片湿地上挥洒着自己的七彩青春。

QQ截图20170626100750

酷爱自然的青年才俊

驱车行进在去往东滩湿地公园的公路上,路两旁的海桐与落羽杉交错闪过,空气中弥漫着温润而清新的气息。作为上海东滩国际湿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条路管永健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

前不久,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先后发布了“十三五”规划,其中包括举全市之力把崇明岛打造为世界级生态岛。这让管永健很是振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我的工作正中其要义,无论是湿地公园的建设、运营的思路,还是生态+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都有我的用武之地......”

时间回溯到少年时代。

1978年出生的管永健从小就是个生物迷。高三暑假,为了能观察更多的动植物,他与小伙伴们竟一起骑车从新浦来到了临洪闸湿地,虽然“骑得屁股疼”,但看到自然湿地的喜悦使他浑然不觉。一直是学霸的他保送去了南京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学方向,四年后保送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读研的时候,我有两个选择方向,一是搞室内实验,做科研工作;一是进行野外调研。我喜欢大自然,喜欢野外那些活生生、新奇的东西,于是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了,选择了后者。”管永健回忆,硕士毕业后,他在南京留了下来,参与秦淮河湿地公园项目。可短短的一年后,他有些“迷茫”了,“我想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06年,他如愿来到了上海实业集团工作,在国资大集团的平台上,参与到湿地的开发建设工作中来。“我也说不清为啥迷上这片湿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就这样,冥冥中似有注定,他与湿地有缘。

管永健迷恋的崇明岛东滩湿地,是独特的河口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既是鸟类良好的觅食、栖息场所,又是广大公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是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教学、实习难得的场所和基地。管永健觉得这才是他充分发挥才能的重要舞台。

“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保护与发展,我们也注重‘向外看’。”管永健说,从英国伦敦的城市湿地,佛罗里达的永乐湿地,香港米埔湿地和湿地公园,这些项目的规划理念和运营举措,有很多在东滩湿地公园的项目实践中得到借鉴。深具理性思维的他,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独到的见地:“大学时我学的是生态保护,书本上的知识侧重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案例。毕业后我选择进企业,就是希望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探寻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从市区写字楼到崇明滩涂湿地的转身

“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是鸟儿来此栖息的时间段,如果游客们选择夏天来到这里,也可以看到刺猬、蛇、黄鼠狼,甚至扬子鳄。”管永健热爱自然,他会时常用手机拍下一些只有东滩湿地才能看到的画面,然后分享到朋友圈———悠闲小憩在水边、树上的候鸟,还有芦苇荡中升起的朝阳,以及晚间无限绽放的灿烂星河......“渺小的我,感受到了畅游天地间的自然之美,这是融入自然之乐趣。”

东滩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管永健在上海市区和崇明两边跑。因为那时G40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尚未开通,交通十分不便,要靠轮渡上岛。“从市区往返东滩,单程5个小时以上。”遇到恶劣天气时,轮渡还会停航。

2008年底起,东滩湿地公园建设的步伐加快了,他因工作需要常驻岛上。12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只有70万常住人口,而且岛上很多青年人都在市区务工。东滩湿地更是人烟稀少,留给他的唯有孤独与寂寞。“相对来说,这里的精神娱乐生活比较匮乏,晚上七八点钟后,周围一片黑灯瞎火......”管永健说。

从繁华的上海市区写字楼到崇明滩涂湿地的转身,也曾让管永健有过踌躇,虽然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在市区良好的办公环境中上班,但是他选择在实践工作中锻炼自己,跟着项目一起成长。

坚守与付出也换来了工作上的不断进步。2010年4月,东滩湿地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了,2012年,管永健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运营与后续规划发展,职业生涯也从专业技术条线转型为全面的综合管理。

探寻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

对管永健来说,他所从事的虽然不是经天纬地的大事,但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千年工程。因此,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成了他思维与行动的范式。

拉姆萨国际湿地公约中提出了“对湿地智慧地利用”, 如何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保护与利用,成为区域发展模式探讨的热点。

东滩湿地公园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一直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既注重围垦湿地生态功能的修复,又叠加了旅游服务功能;既给游客提供近距离接触自然湿地的机会,又把游客限定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使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既改变了原先围垦湿地农耕种养殖的低收入模式,又通过旅游服务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

上海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把崇明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其中依托自然资源开展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这在上海历史上属第一次。”此举不仅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势必对旅游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宝贵的先行者之路,对贯彻在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的中央决策提供可行的实践样本。

“在目前的规划范围内,游客到东滩之后,如何能体验到更多的项目,如何从一日游变成多日游?如何完善食宿条件和功能区配套?这些成了东滩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区域配套的增加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在此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呢?”“我们想引入房车营地概念,这样游客就可以通过房车自驾解决食宿问题,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基建这方面能少一些占用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破坏现有生态。”管永健又在琢磨着、谋划着。

采访中,管永健多次提到家乡。

同处沿海的连云港,其地理环境与上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家乡结合现有的资源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发展的大趋势。他谦逊地说,自己通过工作和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家乡的湿地开发等建设需要他,他很愿意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谈到此,身材高大的管永健站在“崇明东滩湿地”那块标志性的大石头前,露出儒雅而自信的微笑,微笑中充溢着他对家乡的深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