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连云港绿色古董寻踪 朝阳红叶树的沧桑轮回

【连网】(记 者 史卫平 通讯员 伏广喜)生于晚清的朝阳诗人张学翰,除了有著名的《云台导游诗钞》流传于世,还著有一部名为《红叶山房诗稿》的诗集。

“红叶山房”是他的书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来源于书房筑于自家的一株红叶树旁。

那株红叶树,是他的先祖从外地带回植下。几百年间,枯萎、砍伐、搬家……生命经历了几世轮回。如今,仍然开枝散叶,只因它的根还在。  

500多年前,从武昌来到朝阳

在市开发区朝阳街道,新县百忍堂张氏后人张义春家院中,一株大树在春风中满是新绿。

“别看它的树干不是很粗,移栽到我们家院里的时间也不过30年。但它的树根,却有500多年了。”站在树下,张义春微微仰着头,用看自己家人一般的眼光凝视着这株树。

“它叫红叶树。”张义春说“现在它的叶子是绿的,到了秋天,满树飘红。”

在朝阳街道,张姓是大姓。这株树最初的主人,是新县百忍堂张氏迁始祖迪公的十八世孙张景。

明弘治二年,时任武昌令的张景,卸职归乡时带回此树,并亲自植下。这段经历,新县百忍堂《张氏宗谱》和他的后人、乡土诗人张学翰(张百川)的《云台导游诗钞》有详细记载。

张景在湖北为官16年,“课农耕,教桑植,立书院,储义仓,设粥厂,筑育婴堂,扶助孤寡残疾”,各方面工作做得可谓周到、及时又到位。他归乡时所带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是这株红叶树苗,二是一个铁碌碡。都是武昌的父老乡亲送给他的。

张景离去后,武昌人为他“立德政碑,供长生位”。

450岁时,毀于一场狂风

张景归乡后,视这株红叶树为珍贵之物,亲手植于祖传的二亩多田产中。将那个铁碌碡置于树旁。红叶树成活后,他在这里盖上房产,广植树木花卉,并配以楼台亭榭,将其打造成一片读书、娱乐、休闲场所。他将这片以这株红叶树为中心的处所命名为红叶园,园内的那个房屋则称红叶书房。

清乾隆28年(1763年),新县百忍堂张氏在庄南建宗祠,那株作为张景为官清廉象征的红叶树,在红叶园生长了274年后,被移入祠内。

时间又过去176年,即清光绪32年(1909年),这株红叶树“铁皮黑心”,树冠“绿荫余亩,亭亭如盖”(《云台导游诗钞》)。

然而,这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这棵树突遭灭顶之灾,被一场狂风折断,“树杈枝叶倒满家园”。这一“死”,就是12年。

枯了12年后,复萌新芽

在枯萎12年后的1918年,奇迹出现,红叶树根部又长岀新芽,让全族人喜岀望外。

朝阳著名的山水诗人张学翰,成了红叶树的新主人。他对这株红叶树有着很深的感情,从《云台导游诗钞》中可见一斑。他在红叶树旁“筑小楼一所”,为自己的书房,并以红叶命名,曰“红叶山房”,将自己写的诗集命名为《红叶山房诗稿》。

在《云台导游诗钞》中,有他写的《红叶园》和《红叶山房》诗两首。还附这株红叶树简介。其中的《红叶山房》为一组七律,共6首,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组律诗还被镌刻于太白涧太白石上,为该涧增色不少。

他一生所写的诗不仅是今天所看到的《云台导游诗钞》,更多的诗是汇集于《红叶山房诗稿》中。可惜的是,由于战乱,这部诗集不仅未能付梓,大部分诗稿都未能保存下来。

今天所能看到的附在《云台导游诗钞》后面的《红叶山房诗稿》,只是战乱中所作的一部分。而且它并不是《云台导游诗钞》原版附录,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原云台区政协重印《云台导游诗钞》时补录于后的。

半世纪前,再遭砍伐又复生

新中国建国初期,红叶山房及其周围土地参与土改,分给了一户贫苦农民。那株红叶树再也无人提及。1965年,这个新住户对原红叶山房进行翻建,户主并不知道这株树木的来龙去脉,因它影响房屋重新布局,便将其砍除。

1987年,原云台区政协组建《云台导游诗钞》注刊小组,书中那株来历非凡、历经风雨的红叶树引起相关专家的极大关注。可是它在哪呢?

原云台区政协副主席、《云台导游诗钞》注刊主要发起人孙守志,在东山脚下数千户住户中苦苦寻访,终于在今朝阳街道朝东社区一户人家院中,寻得由那株老红叶树再生的两株红叶树。

这两株红叶树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原来,红叶山房新住户在砍老红叶树时,有一位有心人将根须埋入自家的庭院中,等待它再发新芽。最终他如愿以偿,并长成幼树。这位有心人便是当时的朝阳公社党委副书记陈志学。

后来,陈志学家也要翻建房屋了,这两株劫后余生的红叶树又面临被砍伐的命运。当时,张氏后人张义春又将树从陈志学家移岀,栽到自家院中。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红叶树生命得以延续。

红叶题诗谁与寄

红叶题诗,在古代被用作比喻姻缘的巧合和赞美爱情。

枫叶、黄栌、槭树、乌桕、盐肤木、红栎、木蜡树、野鸦椿、红叶李、火炬树、黄连木等树,一到秋天树叶子就变红,但它们的叶面都很小,根本无法题写二十几个字的诗。更重要的是,这些树木无法刻画。如用墨写,遇水后很快便会脱落。

而叶片呈倒卵形、如巴掌大小的朝阳红叶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用一根小木棍在上面轻轻一划,不一会儿,其划痕由绿变红,经久不褪。

朝阳红叶树,这是这些年对它的泛称。它真正的名字是什么呢?

1998年面世的《江苏树木大观》一书,记载了朝阳红叶树的“户籍”资料。其正式名字为厚壳树,又名红叶树、印兰树,树叶厚而大,大的如芭蕉扇。

在连云港,红叶树虽属珍稀,但朝阳不是唯一的生长地。海州孔望山龙洞庵旁原有两株合抱粗的红叶树,其中一株于1973年枯死,现存的那株,高约9米,胸围83厘米。中云蓑衣庵北也有零星分布,计10余株。另东海县安峰镇山南村也有一株,只是左半身已伤痕累累。这几处的红叶树与朝阳红叶树是否有关系,目前尚不得而知。

红叶树在大旱之年不发芽,呈假死状态,但在旱情解除后,万千枝条会重吐新绿,再次装点人间春色。东海县安峰镇山南村的红叶树便有此神奇经历:“光绪27至29年,奇旱3年,草籽不收,饿殍遍地。红叶树也曾不发芽。光绪30年春(4月27日),此地遇特大暴雨……”奇迹发生了,那株“死”了几年的“红叶树绿上枝头,数天之内,叶如拳大”。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朝阳红叶树在经历了那么多劫难之后,仍然有那样顽强的生命力。

1998年,经当时的市有关部门协调,张义春家那两棵已长至碗口粗的红叶树被移走一株,植入花果山大圣山庄,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观赏这株蕴藏着文化内涵的树木。

后来,花果山景区朝阳林场的科技人员用试管栽培的办法,在张庄村南的山坡上开辟了一片朝阳红叶树苗木繁育基地。

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茂密的红叶树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