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连云港市慈善理念“今冬上新” 倡导日行一善

【连网】   (记 者 徐芳 通讯员 李平 王冬青 冯璐) 眼下冬季来临,慈善和各种帮难助困活动再度进入“旺季”。过去的半个月,我市的慈善动作不断,仅市慈善总会就宣布启动了我市冬季慈善品牌活动———2015年全市“送温暖、献爱心”暨“慈善一日捐”活动,并随后晒出了上一年“慈善一日捐”的账单,立刻引起了港城市民的热议。

然而日前,市慈善总会向市民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慈善应该怎么去做?

常人对慈善这个词有很多固有观念:慈善是富人的事、慈善就是捐钱捐物、慈善就是每逢年节和特定时期做的事、慈善是一种仪式,甚至是某一场特定的活动……

“在经过10年的努力后,我们已在全市形成了一定的慈善氛围,但慈善理念却仍显‘老套’,在很多人的实际生活中,慈善似乎离他们很远,慈善的概念也显得狭隘,所以在这个冬天到来前,我们希望能改变传统慈善理念,将之变成全体市民的一种文明生活方式,这也意味着‘大慈善’时代的来临。”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吕从光说。

港城十年募集过亿慈善金救助近10万人

在2005年11月以前,我市的慈善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由各个层面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那个时候人们的慈善意识就是参加某一层面组织发动的捐款活动,捐款来源单一、渠道狭窄、去向相对不透明,人们大多机械地一捐了事,认为这就是做慈善的主要内容。

2005年11月,由全市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自愿参加,经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登记,我市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市慈善总会,自此港城有了专业慈善组织,慈善这个词走进港城人的生活。

过去的10年是我市慈善事业的艰难起步过程,我市的慈善氛围从无到有,慈善规模从小到大。市慈善总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6月,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资金1.28亿元(其中合同认捐9854.22万元),募集物资折款31.3万元,发放救助资金4707.5万元,发放物资折款16.2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3万余人,并打造出了“慈善一日捐”、一张废纸捐献、情暖江苏·温馨港城、阳光助学、希望来吧、康缘爱心助老、微笑列车、慈善药品援助、慈济血透、慈善超市等品牌慈善活动,更拓展出慈善冠名基金、抗震救灾专项募捐、一张废纸捐献、爱心助老、手拉手爱心图书室等新型慈善方式以及至少17个优秀的公益慈善项目,形成了由市县区街道三级慈善总会、慈善超市、义工团队织成的慈善网络,全市慈善氛围日渐浓厚,市民积极参与慈善在我市蔚然成风。

然而即便如此,我市的慈善现状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事实上全国也是相同的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慈善项目规模仅占DGP总量的0.02%,而美国这一比例则达2.27%,75%的美国人乐于施善,美国义工数量更达到总人口的57%,此外,67%的美国公众家庭会参与慈善活动,而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这一比例也只有15%,我市目前的情况远低于这一数字,可见我们的慈善事业仍然比较落后,公众与慈善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由此,全民慈善的问题摆上台面。

普及全民慈善理念需要先解决几个问题

市慈善总会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慈善就是做公益、做好事、学雷锋,就是捐钱、捐物、做义工,还有人干脆认为慈善就是捐款,事实上这都不正确。

“长期以来人们误解了慈善,把它理解小了,只理解为救灾救济、扶贫,而一些基于人类公共利益的事情,没有包括进去。现在我们希望把慈善还原回去,慈就是爱心,善就是有益的事,所谓慈善,就是基于人类爱心基础上的所有公益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是我们准备从这个冬天开始倡导的全民慈善理念。”吕从光说。

慈善不是富人的事

这是很多人潜意识里的想法,认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事实上,我市目前推进的很多慈善项目募集的是善款以外的东西,譬如希望来吧募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一张废纸捐献募集爱心废纸、慈善超市募集家中的闲置物品、手拉手爱心图书室募集图书和书架等,还有一些对农民工、留守妇女、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特定群体的帮扶支持项目,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无论贫富。

“慈善事业的真正内涵是一股来自社会每个成员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相互扶持,获得爱也给予爱,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城市。慈善除了物质,更有精神帮扶,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在快乐别人的同时快乐自己,这就让慈善有了全民参与的可能。”义工董子铭说。

让慈善变成大众文化

当慈善的参与面无限扩大后,就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这就是慈善文化,从而能够影响更多人。事实上在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这样的效应。

今年5月举行的六一关注留守儿童慈善公益主题活动,就吸引了来自我市乃至国内多个城市的400多位爱心人士参加,其中不乏“成长加油站”、“心连心”“1+1慈善分会”、正德义工、“守望花开”等我市慈善爱心义工组织的身影。当时活动受到了不少市民的热情响应,甚至还有五六岁的孩子和父母来参加活动,牵手农村留守小伙伴,共同分享知识和快乐,畅谈成长的烦恼和幸福。对孩子们而言慈善活动就像一个社会大课堂,走出了传统观念的慈善活动,跳出了只重捐赠款物的狭隘窠臼,慈善活动释放出了巨大的教育感化能量。

不仅如此,我市不少企业将慈善作为企业文化,譬如太阳雨集团、康缘药业、光明眼科、同科集团、紫舟管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一直是我市慈善事业舞台上的活跃力量,他们接连打造出阳光助学、康缘爱心助老、慈善光明行、希望来吧、手拉手爱心图书室、慈济血透等慈善品牌,慈善文化正在悄然渗透我市的各个角落。

今冬“日行一善”积水成渊

从这个冬天开始,市慈善总会倡议每位市民日行一善,每天做一件小小的好事,譬如捡一次垃圾、擦一口痰渍、向一位空巢老人问好、牵一牵留守儿童的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无关金钱,却能在社会上产生难以想象的化学反应,日积月累就会变成生活习惯,而习惯成自然,最终让慈善成为每个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现在我市的爱心人士甚至还成立了“日行一善”微信群,倡导带动更多的人每天做一件小事,并坚持每天晒出善举。本月市慈善总会甚至还发起了“捐一日薪”活动,也就是倡议全市的生产和经营性服务单位,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职工捐赠不低于一个工作日的工资,提倡盈利单位捐赠一天的利润或节约的一笔资金,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帮贫助困。

网络问善就是把慈善装进“钻石”箱子

“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已有了慈善的基础和一定氛围,在倡导全民慈善的同时,增加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就成了下一步的课题。”市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刘娟说,市慈善总会计划尝试网络问善机制。

就在吹响新一年冬季慈善捐助行动号角的同时,市慈善总会上周也晒出了上一年“慈善一日捐”的账单,这份“慈善账单”清晰罗列出2014年冬季“慈善一日捐”所募得的174万余元善款中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刘娟说这样的工作我市过去几年通过新闻媒体、慈善网站甚至民政部中国慈善信息平台一直在进行,将来还会继续,而且我市还计划建设慈善信息公布平台即时晒账,逐步建立“网络问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慈善工作的公信度,从而实现慈善项目捐赠资金的透明化运作,让公众了解每一笔款物的来源去向,让慈善行为既透明又过得硬,宛如放置于一个钻石箱子里,从而让更多人乐于参与其中。

“我们希望市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慈善是有心人的事,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参与,无关贫富,因为即便是一颗小小的火种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刘娟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