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物志|30余年3万余例疑难手术 光明使者点亮患者“视”界


记者 史卫平不久前,眼科医生孙道旺收到了一面锦旗。送锦旗的是他83岁的高中老师封其灿。今年4月29日,孙道旺为老师成功实施了左眼“上睑下垂矫正”手术。


  这次手术解决了困扰封老师日常生活的大难题。然而,在从医30余年、成功完成各类眼科疑难手术3万余例的孙道旺看来,这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手术”。此前,包括103岁老人在内的众多眼疾患者,在孙道旺的帮助下重见光明,他也因此被患者誉为“光明使者”。


“这只是个小手术”


  孙道旺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特别的照片:他身穿深绿色手术服,戴着蓝色口罩和白色乳胶手套,仰面躺在手术室地板上,双臂分开平放,整个人呈“大”字形。


  这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连续完成七台手术后的短暂休憩。这个姿势能让头部供血更充足,为接下来的三台手术积蓄精力。


  “照片里的我已经60多岁了。”孙道旺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要做十台左右手术,“5月6日那天最忙,上午门诊看了66位患者,下午到晚上连做了十二台手术,是我职业生涯中单日工作量最大的一次。”


  今年4月29日下午,孙道旺为高中英语老师封其灿实施的“上睑下垂矫正”手术,在其职业生涯中显得“毫不起眼”。手术于下午两点开始:局部麻醉、轻柔按揉后,他在老师眼睑上仔细画线,精确标记出切口位置。正式操作前,他特意聊起40多年前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以此缓解老师的紧张情绪。


  躺在手术台上的封老师,不知不觉间放松下来,心跳恢复平稳,全神贯注地配合着,那份专注,仿佛当年在讲台上注视着自己的学生。4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第三天上午,封老师便康复出院。


  “这只是个小手术,比这难度大的手术太多了。”孙道旺语气轻松。他曾接诊一位70岁的特殊患者:因患眼视物模糊且严重复视求医。经检查,孙道旺发现是患者几年前植入的人工晶体严重脱位,“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完全失明,持续高眼压还可能引发不可逆的青光眼,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这位患者情况极为复杂:独眼(另一只眼已全盲且无法治疗)、因严重皮肤病常年使用激素导致免疫力低下、白细胞计数偏高(内科治疗都难以降至正常)。手术难度和风险巨大。但孙道旺凭借精湛技艺,成功完成了“二期悬吊式人工晶体置换术”,让患者重见光明。

  之前还完成过哪些超高难度的复杂手术?“一时还真数不过来……”


乡村走出的“光明使者”


  孙道旺出生在灌云县圩丰镇农村。1984年从原灌云县板浦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原泰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灌云县杨集中心卫生院眼科工作。期间,他考取原江苏省职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进行了三年的半脱产学习。


  初到杨集中心卫生院时,条件艰苦,缺乏眼科手术显微镜,内眼手术只能靠肉眼操作。孙道旺迎难而上,刻苦钻研技术,并先后前往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深造。


  “据资料统计,全国眼病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90%,其中主要是白内障。”孙道旺介绍。他潜心钻研,摸索出独特的诊疗技术,帮助众多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推广新技术,提升了全县眼科整体水平。


  1998年,孙道旺在灌云县率先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这种新型手术切口微小,创伤小、恢复快、视觉质量好,填补了全县技术空白,被载入《灌云县年鉴》及《灌云县卫生志》。他还在杨集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办了灌云县“白内障康复复明中心”。“这个机构本应设在县城,我却在乡镇卫生院将它建成,至今想来仍倍感自豪。”


  孙道旺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1999年秋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他乘坐卫生院救护车下乡筛查白内障。因路滑,车辆突然失控,在路边旋转数圈、撞断两棵杨树后侧翻。惊魂未定的孙道旺从车窗爬出,所幸只受了点皮外伤。“既然命还在,工作就不能停。”他搭乘三轮车继续赶往目的地。


  2000年,孙道旺调任灌云县中医院眼科主任。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不断摸索钻研,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眼科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临床经验,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他带领的科室成为省白内障康复复明指定中心、市防盲指导组在灌云县的唯一成员单位。


  三十余年职业生涯中,孙道旺为八九十岁高龄患者实施的手术不计其数。2016年,他接诊了一位时年103岁的曹姓老爷爷。老人左眼患白内障,视力进行性下降三年,仅存光感。孙道旺仅用20分钟,便成功完成“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第二天,视力即恢复至0.1。


  这次成功为百岁老人手术,让孙道旺“光明使者”的称号更加深入人心。“当时国内报道实施该手术的患者最大年龄为111岁,全省和本市记录分别是105岁和101岁。”孙道旺回忆道,“这位患者刷新了我们医院的白内障手术年龄纪录,在业界也属罕见。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对我们医务人员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心理挑战和技术考验。”


帮更多患者重见光明


  孙道旺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技术的精进。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广受赞誉的眼科专家,尤其擅长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外伤、泪道疾病等复杂眼病的手术治疗。他担任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内容涵盖新型诊断技术、手术改良方法及疑难病症探讨,为同行提供了宝贵参考。


  2023年11月,他成功挑战了一例高难度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是一位88岁的老奶奶,饱受左眼内眼角流脓、流泪、疼痛伴局部肿胀困扰多年,被诊断为“左慢性泪囊炎”。因高龄、基础疾病多、风险大,此前多家医院均认为“不好治”。


  “传统观点是直接摘除泪囊,但这会导致患者终生流泪。”孙道旺解释,“经过充分评估,我决定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既能根治流脓,又能恢复泪道正常功能,让患者彻底摆脱痛苦。”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孙道旺成功实施了手术,解决了泪道阻塞,保留了泪囊生理功能,为本地开展此类高难度手术树立了典范。


  眼科医生面对的主要是庞大的老年患者群体,诊疗难度大、风险高、压力大。“但解除患者病痛,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孙道旺说。


  他曾为一位90多岁瘫痪在床的老太太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双眼失明、神志不清,且血糖、血压不稳定,心功能不佳。从医学角度看,手术风险极高。面对家属的苦苦恳求和“试一试”的请求,孙道旺顶住巨大压力,最终手术成功。


  另一位86岁的患者,左眼因外伤失明长达60余年,虽经多次治疗,但因伤势严重,伴有角膜白斑、瞳孔变形、高度近视等问题,疗效不佳,患者痛苦不堪,丧失劳动能力。孙道旺为其成功实施了左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至0.2。患者及家属感激不已,送来一面绣着“盲目六十载 一刀见风采”的锦旗。


  三年前,带着“灌云工匠”“灌云县突出贡献人才奖”“灌云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孙道旺从灌云县中医院退休。如今,他受聘于当地一家民营医院,继续担任眼科主任。“能用毕生所学服务眼疾患者,帮助他们重见光明,我此生无憾。”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