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方便出行却添隐忧 “三无”老年代步车何去何从

【连网】“爸,下雨路滑开得慢点,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昨天上午,市区香豪凯旋广场门前,一位女士不停地叮嘱着开代步车的老人,而车里还坐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相信这样的场景,对很多港城人来说并不陌生。

近年来,有不少名为“老年代步车”的机动车行驶在市区,这些外表与轿车相似,有的使用燃油,有的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的车辆,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然而,“老年代步车”有一个“三无”的特点:即没有牌照,驾驶者没有驾驶证,车辆没有上保险。驾驶这样的车辆上路合法吗?

变味的“老年代步车”  

昨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笔者在海州区少年宫门前看到,一辆辆接送孩子的四轮电动车将门前的慢车道堵得“水泄不通”。3米左右宽度的路面被两边的电动车占据,留下了一条仅够一辆自行车通过的小路。“这么多车停在这里接孩子,不堵才怪呢。”跟笔者一同经过的市民忍不住抱怨道。

然而,占道只是这种四轮电动车扰乱交通秩序的表象之一。在市区海昌路与海连路的交叉口处,笔者眼见东西方向的红灯已亮,一辆四轮电动车却像闪电般自东向西驶去,一辆辆南北正常行驶的轿车不得不刹车避让,让人不禁为其捏了一把冷汗。随意占道、停留、逆向行驶,无视红绿灯……奔跑在港城大街小巷的四轮电动车到底是种什么车?又为啥可以如此任性?

调查中笔者发现,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配置,这种四轮机动车俨然称得上是微型小轿车,只不过在正常轿车的牌照位置,标注的却是“老年代步车”的字样。对于这种标注交警部门却并不认可。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老年电动代步车产品应该是从原先的归属于医疗器械类的电动轮椅车演变而来,产品的设计更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的驾驶习惯,而且适用人群从原先电动轮椅车的残疾人群扩展到了广大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同时,真正的老年代步车速度基本控制在每小时5至10公里以下,而且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而市面上的这些四轮电动车内部刹车、油门、挡位一应俱全,就是机动车的配置,而且笔者也注意到,其表盘上每小时40到50公里的车速与正常机动车辆也并无区别。

方便了出行却添了隐忧

一方面,为了老人接送孩子免受日晒雨淋;另一方面,对于腿脚不够灵便的老人来说,一台代步车让他们走得更远,生活半径也大大增加。然而,就像开头那位女士担心的一样,老年代步车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愈发凸显,市交管部门表示,其扰乱的不仅仅是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也给老年人的出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用考照,不经培训,驾驶者本身就不懂交通法规;不用上牌,缺乏监管,也就可以无视交通法规……这一系列原因都让代步车上路越开越疯狂。特别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购买代步车出行,由此造成与老年代步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同时,又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这类交通事故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没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平时没法管。出了交通事故,还需要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处理过不少与老年代步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的交警向笔者表示。也就是说,交管部门对老年代步车的管理只能以劝导为主,不能罚款、扣分,也不能扣车。“然而,想依照机动车管理条例来管理,老年代步车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来支撑,同时,车主也难以接受,所以事故责任没法划分。”市交警大队宣教科负责人表示。

连云区消协相关负责人张家茂提醒广大消费者,由于“老年代步车”的安全性能、防护性能低,安全隐患多,而且不能购买强险和机动车商业险,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受害人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所以,广大消费者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不购买、不驾驶、不改装、不乘坐“老年代步车”。

疏堵结合还需综合施策

一方面是老年代步车迎合了老年人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老年代步车存在安全隐患及妨碍交通等问题。尽管交管部门一再严查,但越来越多的老年代步车依然出没于大街小巷。对此,业内人士坦言,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老年代步车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更需要交通法规的护航,否则受害的永远是消费者。

近年来,针对老年代步车问题,市交警部门曾多次组织集中整治,上路查扣车辆,但效果均不理想。“2013年,《焦点访谈》就已曝光过老年代步车的问题,然而,至今没有出台针对老年代步车的管理规定。”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子女为老人购买代步车,更不能让代步车成为接送孩子的主要交通工具。

“代步车问题不仅仅是上路问题,还涉及到生产、销售、安监、税务、交通等多个部门,现在比较急迫的是从国家层面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让各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否则单靠某个部门的治理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江苏明智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池小水说。

在疏堵结合治理老年代步车的同时,更深层面的问题,是要提供老年代步车的合理“代替品”,也就是在经营城市的同时,科学解决老人出行的需求。老人购买代步车的目的无非是接送孩子、买菜购物,再就是逛逛公园。因此,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层面,应当将老人的生活需求向社区集中,这样一来,四轮代步车的骑行范围可以缩短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同时,社区内的管理部门也方便对车辆进行统一的管理,对驾驶者也可进行相对专业的交通知识培训。

短评: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老年代步车问题愈演愈烈,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则是老人的出行难。目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14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占总人口数的15.5%。如何让占全国人口六分之一的老年人平安出行、方便出行、快乐出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更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2013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门将老年人“宜居环境”列为单独的章节。

为此,我们期待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多为老人的出行问题考虑,将老人的“宜居生活”配套设施和学校、加油站、雨水管网等并列,将城市建设地更适合老人居住。同时,从现有设施出发,结合老人的出行特点、需求,在公交布点布线时,多为老人的生活需要考虑,让老人有机会选择公交,感受公交的便利后自然会放弃代步车;在购置新公交车时,也能考虑到老人腿脚不便,从而选择上下车踏板更低的车型;城市的家居布置,公共场所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为他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他们的今天,正是我们的明天。因此,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城市处处能让老人过得舒心,让关爱的阳光洒可以每一个老人的身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