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视挑战为机遇 让网络拉近政府和群众距离

【连网】(张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少政府部门开启了电子政务时代。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畅通了与百姓的沟通渠道,运用信息化手段快速、便捷地把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网络上加以解决,为老百姓节省了大量跑路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说,网络平台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使政府决策者能够第一时间倾听到广大群众的心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群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管理、参与时代变革的方式和方法,有效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但与过去行政过程中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相似的,网络问政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生坠亡事件,因涉事的泸县官方舆情处置接连失当,几天时间就逐渐演变为一起群体聚集、警力封路、谣言四起的舆情大事。这其中,谣言的推波助澜固然不可小视,但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涉事地方对于当下舆论环境缺乏必要认识,处置舆情方式简单粗暴,依旧停留在线上删帖、线下封锁、匆忙抛出通报以示“我有在处理”的老办法上。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政府对事件处置的一举一动都处在舆论聚光灯下,用“捂盖子”的危机公关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删帖速度再快,也阻止不了网友的发声,反而显得涉事地方心虚,使人们更加相信谣言,失去对官方的信任。泸县官方面对网络舆情,表现出的应对意识滞后,应对措施较为缺乏,辟谣不力,被动辟谣,舆论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并不是个例。一个郭美美,让中国红十字会陷入空前的信用危机。一方政府的公信力,又能经受住几个郭美美的冲击?视挑战为机遇,网络舆情也可以为政府所用。汶川大地震时灾区谣言四起,物资紧张。众多专业救援人员在微博上科普辟谣,呼吁非专业人士不要涌入灾区。官方微博及时发布救灾信息,公布官方捐款方式,打击各类谣言,汇总灾区群众的急需物资名单,方便爱心人士捐赠,有效地安抚人心,缓解救灾压力。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对部分不谙其理的主体来说,犹如洪水猛兽,在部分别有用心主体的操控下,普通群众容易受到一些消极、片面观点的不当引导,进而做出错误表达,伤及无辜。但网络舆情对熟悉网络舆情发展规律的主体而言,则是一次培育群众法治思维,提高政府公信的绝佳机会。在网络舆情迅猛发展之时,公众关注事件的热情被充分点燃,而公众的高度关注显然是政府机关展现施政能力,彰显国家为民执政理念的绝佳平台。政府在公众高度关注中以尊重公民、为民解惑、认真履职的姿态诠释党和国家为民执政的努力,显然比刻意的宣传来得实在和生动。

舆情不是敌情,而是有待重视的民情。在法治时代和信息时代,类似泸县学生坠亡的敏感事件更加考验地方政府和干部的责任感与应变力。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泸县中学生死亡案:权威声音如何才能掷地有声》称,“在化解舆情危机中,管理部门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更不能滑向先消极怠惰、后大动干戈的被动境地。掌握好时、度、效的统一,公断才能服众,权威声音才能掷地有声。

活到老,学到老。不少上了年纪的长辈向小辈请教学习学习使用微信,只为了可以与儿女视频,参与第三代的成长。网络,消解了地域的局限,拉近了亲情的距离。同样,政府部门也需要继续学习,视网络舆情的挑战为机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技术和理念,始终保持着对民情民意的关注度,才能让网络这座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