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人才培养应做足 “本土文章”

【连网】(李慧  肖翔文)  近日,《连云港日报》报道了灌云县伊山镇紫苏抢滩海外市场,出口量占全国75%,1至8月创外汇近3000万元,为当地高效农业发展开了好头。不难看出该公司的“抢滩成功”与其不惜花重金重点培养一大批技术人员密不可分。据了解,该公司选拔了50位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去上海深造,半年后学业有成,回来后成了紫苏生产的领军人物。

该企业的成功,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企业转型、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强大支撑作用。而基层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常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一些地方部门或企业片面追求“高大上”,把关注的焦点完全放在外来人才的招引上,忽视对当地人才的选育培养。个中原因,一部分是考虑综合成本和潜在风险,顾忌到投入大量的时间、管理、资金等资源后得不到回报;或是自信心不足,担心自主培养的人才的素养不高;或是算着自己的“小九九”,缺乏大局观和长远观念,担心辛辛苦苦培养出的人才另攀高枝、远走高飞,甚至患上了“人才培养恐惧症”;或是虚荣心作祟和为了应付当地关于人才招引的指标任务,一味追捧高精尖、高学历的人才,脱离了发展实际,与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背道而驰。

而伊山镇紫苏产业在本土人才选培方面的探索无疑值得我们真心点赞,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反思。对于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条件相对艰苦,外来人多少会有些不适应。但从“土生土长”的当地青年中选拔培养出的人才,早已习惯了基层生活,对家乡也怀有更多的感情,更有利于扎根当地发展。各地的人才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加大对培养本土人才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对于企业,尤其是一些涉农或与地方因素捆绑发展的企业来说,应放长人才培养眼光,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觉悟,舍得在本土人才的培养上“下本钱”、“耗时间”,积蓄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应做好配套工作,让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还应针对基层人才的具体特点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围绕本土人才培养实施特色办学、推进校企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