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连公轩 袁青青 王立前)7月9日下午,东海县公安局房山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民警通过防溺水点监控发现,多名群众在房山水库边嬉戏,立即通过监控系统喊话,并联系附近巡逻民警赶至现场将人劝离。炎炎夏季,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全市公安机关通过智能预警、联动巡查、精准宣教等举措,全力打出防溺水“组合拳”。
今年入夏以来,东海县公安局在全县重点水域布设178套防溺水智能感知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集智能摄像头、红外感应、语音播报等于一体,可以进行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可视化的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一旦有人员靠近监测水域,监控系统就会自动‘隔空喊话’,提醒注意安全。若涉水人员未及时远离,附近的派出所民警将第一时间到场处理。”东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据统计,该监控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劝阻涉水行为230余起。
全市各地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防溺水全域巡查,精准防控消除隐患。灌云警方组建专职巡逻队,及时发现并劝离靠近危险水域的群众,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在重点水域加装防护栏等安全设施。灌南警方会同教育、消防等部门,梳理全县近年来溺水警情和事发时段,对可能发生溺水事件的水域重点监管。东海警方创新建立“1+3+N”巡查机制,以派出所民警为主导,生态义警、网格员、水域管理员三方协同,发动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看到有孩子在危险水域玩耍,立即拨打举报电话,不仅能避免悲剧发生,还能获得奖励。”昨日,正在水库边巡查的生态义警王先生对“吹哨人”制度赞不绝口。全市各地公安机关联合见义勇为基金会,持续推行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举报奖励“吹哨人”制度,其中东海警方已收到有效举报37起,劝阻未成年人涉水行为86人次。各派出所还配备救生装备,定期组织开展救援模拟演练。通过完善110报警平台与12345热线等应急服务平台的联动响应机制,确保第一时间调动各方力量,同步开展遇险人员搜索、抢救等工作。
暑假中,东海县公安局西双湖派出所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文明办等单位,在西双湖边开展“警消社联动防溺水安全课堂”主题活动,为近百名青少年及家长送上一堂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课。暑假前夕,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就纷纷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远离危险。灌云警方建立“民警+班主任+家长”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家长微信群定期推送防溺水警示信息。东海警方创新推出“防溺水微课堂”,组织民警、志愿者深入村居,发放宣传手册,还利用无人机喊话、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让防溺水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社区、高校、消防齐发力
暑期防溺水知识普及“花样”翻新
(记者 郑非凡 通讯员 张楠 田甜)暑期已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近日,为增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我市各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暑期防溺水知识普及活动,通过生动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为孩子们的安全假期保驾护航。
在东海县康园社区幼儿园,网格员王童手持危险水域警示标识图片,引导孩子们识别:“看这个红色圆圈加斜杠、里面画着游泳小人的标志,就是提醒我们这里不能游泳,非常危险。”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目光紧随网格员的手势,频频点头。网格员周云将“防溺水六不”原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拍手跟读,在欢快的节奏中将安全要点牢记于心。
观影环节播放的防溺水警示动画片令孩子们屏息凝神。互动问答时,网格员祝传云提问:“看到小伙伴落水,我们该怎么办?”“要大声呼叫大人。”“不能自己跳下去。”小手纷纷高举,抢答声不绝于耳。祝传云笑着竖起大拇指:“对!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赣榆区的防溺水活动则联合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研究生会志愿者,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的专题讲座。志愿者借助水域示意图,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不同水域风险。
讲解间隙,志愿者深入同学们中间,现场演示并指导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看,卡扣一定要听到‘咔嗒’声才算扣牢,这样落水时才不会脱落。”一位志愿者边讲解边帮孩子调整背带。
如果说赣榆区的活动胜在专业细致,那么连云区墟沟消防救援站的宣传讲座则以沉浸式体验见长。消防员们为家长和孩子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第一课”。“投掷救生圈有技巧,不能随意乱扔,要预估落水者位置,向前方稍用力投掷,确保其能够轻松抓住。”一位消防员边讲解边扬臂示范。
随后的实操环节,消防员们进行了一对一耐心指导。当一名小男孩将救生衣肩带缠成“麻花”时,消防员立即半蹲下来帮忙理顺:“看,带子从这里穿过,绕到背后交叉,再系紧固定,就像系书包背带一样。”小男孩专注地跟随示范,一步步操作,很快便整齐地穿好了救生衣。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