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港城人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

【连网】  (□  徐黎一)2015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体现了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追责。作为保障港城人“舌尖上的安全”的新法,颁布后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究竟这部史上最严《食安法》在我市实施情况如何?又取得了哪些实际的效果?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保障食品安全,我市都做了什么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现有各类持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万多家,无论是生产、流通企业,还是个体经营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事关港城人的舌尖安全。单纯从监管角度来保障,存在着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等显著特点。“要知道,单是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就18983户,可以说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新一轮改革后,我市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主要环节由多段变成了两段,即农委和海洋渔业部门负责的种养殖环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的食品生产经营环节。

而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市根据新《食安法》的要求以严格执法为手段,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一年来,我市对7000多家餐饮单位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推动学校食堂、大中型饭店开展透明厨房建设。全市共检查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企业1468家、食品经营户30463户次、批发集贸市场638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782个,约谈食品生产企业72家,立案查处315起。此外,我市紧密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提升监管能力,多部门联合强化舌尖安全

新《食安法》实施后,我市在继承以往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的基础上,通过多举措力保舌尖安全。

不断提升技术监管的能力。据悉,为了加快推进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的水平和能力,我市将在年内建成总面积达12600平方米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此外,为了克服监管主体面广、量大的难题,我市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了3个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的资源整合。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我市开创性地举办了多次“你点我抽”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到市场检测中来,全市共组织食品抽检15000多批次,对抽检信息和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了公示,2015年的抽检数量是2014年的1.5倍,今年1至9月,抽检数量是2015年的1.5倍。

除了加强日常检测的力度,我市还通过部门联手强化舌尖上的安全。一方面,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成立了市公安局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动执法办公室,市检察院设立驻食药监局办公室,对涉及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另一方面,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据悉,我市已组织68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生产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和开发监管业务平台系统等。

四大难题亟待解决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渔政部门无权拦停检查正常行驶的水产品运输车,而当运输车辆进入市场后,又脱离渔业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使得流通环节监管难以有效开展。”市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水产品流通环节同样负有监督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机制不健全,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据悉,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等诸多环节,涉及公安、农委、卫生、海洋渔业等多个部门。记者采访发现,在监管实践中依然存在空白区域和交叉地带,功能区和行政区之间监管责任需进一步厘清。

当然,这只是当下我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难题之一。在社会环境方面,行业协会发展滞后,消费者满意度不高。据介绍,行业协会在行业规范化管理、不正当竞争约束和法规政策培训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市食品类行业协会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小,尚不能发挥行业自律监督的作用。此外,从法律法规体系看,监管法规制度亟待完善,普法宣传有待拓展深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亟待修订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仍不完善。同时,由于食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还未达到法律要求,相当多的群众对《食品安全法》和安全饮食常识匮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全社会学法、用法的良好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

最为突出的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日益隐蔽,我市打假治劣的力度有待增强。记者了解到,从违法的主体上看,“黑窝点”与少数企业主管故意违法并存;从违法渠道上看,由传统的售假向新兴的网络渠道转变;从违法手段上来看,食品违法犯罪手段日趋隐蔽。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市监管打假、保障舌尖安全提出了更严苛的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