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婷婷 戚跃潇 王一飞)在火花飞溅的车间里,孙兰萍用模型与图纸构筑起属于中国制造的护城河。这位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的工科女生,用二十载光阴在男性占比超85%的机械领域主导了63项专利研发。从深圳湾到黄海之滨,孙兰萍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注脚。而港城“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则为这场蝶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山海奔赴
特区梦交融港城情
2006年,25岁的孙兰萍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工程机械专业硕士毕业后,一头扎进了求职浪潮。彼时的机械行业,似乎更青睐男性。但孙兰萍坚信,机械行业需要的理性思维并无性别之分,女性的细腻与韧性,反而能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独特视角。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她成功敲开深圳科技园一家外企的大门,担任结构工程师,就此开启与国际前沿技术的亲密接触。
命运在2007年的春天转向。为结束7年异地恋,她毅然裸辞,拖着28寸行李箱登上北上的列车,从繁华的深圳奔赴连云港。“当时父母支持我,现在想来,要是我有女儿,可能还真舍不得她这么冒险。”回忆往昔,她笑容里满是感慨。
等待孙兰萍的不仅是爱情,还有正在崛起的装备制造产业带。出生于淮安的她,对连云港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并不陌生。定居后,她更是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物价亲民,民风淳朴,政府部门办事高效,政策扶持力度大,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这是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孙兰萍选择了连云港,连云港也张开怀抱,为她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破茧成蝶
从技术尖兵到管理者
在办公室里,身着深蓝色工装的孙兰萍,正与团队热烈讨论方案。身为总经理助理兼技术质量部经理,她分管技术研发、采购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核心业务,已然从技术攻坚的一线,迈向团队管理的领航位。
在连云港开启第二段职业生涯后,孙兰萍一路拼搏。2013年,她参与研发的LNG流体装卸设备,宛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日本同类产品单价800万元,我们不仅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实现国产替代,还直接逼降进口价。” 这项成果荣获江苏省首台套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等荣誉,一举斩获4项发明专利,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9年,中远海运特装公司成立,孙兰萍作为筹备组核心成员,带领团队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连云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我们研发的水陆两用罐式集装箱,能储存液化天然气150天零泄漏正好契合这一发展方向。”
港城优厚的产业政策与良好的人才生态,为孙兰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她先后入选省“333人才工程”“苏北人才计划”、市“521工程”,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公司的创新成果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里不仅给了补贴,更给了信任。”这份信任,成为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智领未来
传统工业的华丽转身
如今,孙兰萍又带领公司向氢能装备领域进军。“液氢储运设备、罐式集装箱都是新方向。”面对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升和国际碳指标压力,孙兰萍深知企业必须加速攻关液氢储运技术。
“传统LNG接收站投资超百亿元,而公司研发的水陆两用集装箱可直接将液化天然气输送至内陆终端,同样的投资,我们能服务十倍区域。”她还在最新一代罐式集装箱内植入传感器,实现运输全程数字化监控,可实时追踪位置、监控温度与压力数据,让传统装备拥有了“智慧大脑”。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机械制造到智能互联,孙兰萍的职业生涯,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与连云港高端装备制造业同频共振。这座城市以山海为依托,正书写着“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新篇章。而孙兰萍,作为这场变革中绽放的“铿锵玫瑰”,将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