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管是吞咽困难或者无法自主进食患者的生命线。近日,笔者在江苏嘉鼎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看到了一根可以在患者胃里最长停留42天的鼻饲管。目前,该企业产品已经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鼻饲管、碳纤维辅料等产品进入多家三甲医院,成为临床常用耗材。
鼻饲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或肠道的软管,主要用于无法自主进食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药物给予及胃肠减压,维持身体基本需求并促进恢复。然而,鼻饲管的留置可能给患者带来多种不适感。在江苏嘉鼎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乳白色的医用导管在机器的牵引下匀速移动,车间工人正仔细地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医用弹簧丝置入导管内壁———这是生产鼻饲管的关键工序之一。目前,嘉鼎诚鼻饲管材料主要选用进口医用级TPU(热塑性聚氨酯),每吨价格高达10余万元,远高于普通材料。
江苏嘉鼎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翟全德介绍,热塑性聚氨酯是一种具有强韧性和高弹性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聚氨酯鼻饲管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可在人体胃里留置长达42天,耐受强腐蚀性胃酸。
谈及企业进军鼻饲管领域,江苏嘉鼎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任礼忠表示,同大多数初创企业不同,嘉鼎诚鼻饲管研发和制造最早是以OEM代工(原始设备制造)为起点,即为国际知名企业生产鼻饲管等产品。通过深度对标国际标准,企业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鼻饲管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每道工序都执行严格检测。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嘉鼎诚开始转战内销市场,打造自有品牌。拥有丰富鼻饲管生产经验的嘉鼎诚决定进军医疗器械耗材领域。
然而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品类繁多,仅医用耗材就达20多万种,其中仅长三角地区就聚集了全国50%左右的产能。2012年,嘉鼎诚始创团队调研西京医院、南京军区总院等多家医院后,最终精准锁定骨科、妇科、ICU/消化科的二类高分子耗材赛道。“当时很多高端耗材依赖进口,我们坚信在能做精做专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任礼忠说。
在这种思路指引下,嘉鼎诚决定从自己熟悉的鼻饲管入手。在嘉鼎诚的生产车间,质量控制贯穿生产全流程。原材料入库前,需对TPU颗粒的熔融指数、耐水解性等12项指标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原料便直接退回。
生产一根鼻饲管更加复杂,前前后后要经过近50道工序,每道工序嘉鼎诚都配备了质检员抽查,抽检率最低40%。在生产中,车间质检员还对弹簧丝等关键部件实行100%全检,管体抽检率不低于40%,哪怕0.1毫米的划痕都可能导致产品报废。
另外,生产出的成品还要经过模拟胃酸环境的老化试验,确保符合42天的使用标准。
除严格控制质量外,嘉鼎诚还根据临床需求对产品进行优化。例如,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需求,针对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优化工艺推出经济型鼻饲管,在保证核心性能的同时降低30%的成本。
同时嘉鼎诚还入驻了专业医疗采购平台,通过招商布局全国市场,目前已覆盖大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另外,嘉鼎诚深化与长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推进专利转化为成果,该企业现有4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内销产品注入技术支撑。任礼忠介绍,他们还通过与各地原料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筹备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完善产品矩阵,努力克服外贸订单缩减等困境,逐步重构起内外联动的市场新格局。
在坐稳国内市场的同时,嘉鼎诚依托原有外贸网络,主动加强与欧洲、美国等地老客户的沟通,努力稳定原有国外市场订单份额,并将目光投向中亚等新兴市场,通过国际专业平台精准对接潜在客户,持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如今,在嘉鼎诚,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正在成为企业决胜新市场的法宝,让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加从容。(朱迅 刘静)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