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徐黎一 陈雷 崔玉婷)5月1日,连云港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也拉开了全省保税展示交易的序幕。不过,我们的目标可不仅仅是为进口商品的展示交易搭建平台。
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未来若干年里,我们将立足于这个平台将连云港打造成为一个辐射苏北、鲁西南乃至中西部广大区域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带动口岸经贸、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如若目标实现将大力推动我市向类自贸区跨出一大步。
优势资源就该叠加使用
说好上午10点半开门营业,可距离开业还有一个多小时,连云新城海鸥广场的周围就已经停满了车辆,数百人集聚在门口,火爆程度类似于当年排队购买苹果手机的场景。而数字更能说明问题,由于开业正逢“五一”小长假,交易中心也吸引了在连云港游玩的各地游客,权威数字显示,开业3天接待量达3万多人,线上线下交易额近500万元。“早就听说保税商品了,今天来看看究竟是啥意思。据说这还是全省头一家呢。”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市民是为了购买便宜又保真的进口商品而来,但也有人是为了“扫盲”保税商品的。
“除了我们有港口资源外,也是诸多优势资源叠加使用的结果。”连云区委书记陈书军道出了我市之所以能成为全省第一家,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不在省会及副省级以外城市设立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原因。据悉,2014年,连云区就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作为政府重点工程,并作为推进跨境交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的重点工作。该项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成运营,并一举打响了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得益于国家海关总署将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的14项制度,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复制推广,而我市正处于这个范围。“依赖发达的海运体系和海陆联运能力,毗邻韩国和日本,旅游城市带来广泛的消费人群等,都为这个项目的落地增加筹码。”连云港桥头堡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乔建国说。
可贵的象征和标杆意义
很多人认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开幕意义非凡,它既是我市承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是加强连云港东西双向开放合作,促进路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让连云港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是港产城联动发展的需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拓展,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保税展示交易”依托跨境电商新业态,将加速产业集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不过,在研究了数十年港口、大陆桥的省社科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古龙高看来,展示交易中心的象征和标杆意义更为重要。他认为,开放城市的概念距离市民更近了。要知道,此前若干年里,无论是江苏省确立的三大CBD之一,还是国家战略中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宁波齐名的国际海港城市,又或是保税物流园、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等,这些与开放有关的名号看起来很响亮,却看不见也摸不着,距离本地市民的生活似乎很遥远,如此也就脱离了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惠民。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展示交易中心开业后,不少市民发图片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无论是南非的红酒,还是日本的奶粉,又或是韩国的化妆品,都能在展示交易中心买到,关键是比市场价格优惠了10%至30%……结果自然也引来了各地同学、朋友的点赞。其实,这种“炫耀”并没有贬义,而是在港城人心中,早就该有,却迟来数年的优越感,是对外开放政策所给予的优越感。
行稳致远尚需“付出更多”
无论是连云区,海关、国检等人为的努力,还是国家战略等大环境给予的优越政策,想要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发展好,让这枚棋子助力我市打造类自贸区,恐非易事。眼下,至少就需要从市级层面入手,形成一个专门的推动协调小组,并将连云港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纳入全市重点发展的项目库。在招商、审批乃至政策资金申报等各个不同领域中给予优先发展的权利,从而汇聚全市力量,将中心打造成为连云港的特色、连云港的优势。可喜的是,在“五一”开业当天,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市区往返的直通车也同步开启,方便市民之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顺畅交通条件为展示交易中心发展提供了出行配套。
此外,我们还需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而在发展中继续放大各种优势。此次,在连云新城设立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立足的是我市长三角的区位、完整的口岸物流体系和当地电子商务产品等多方面的资源,与其他城市相比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传统“集装箱”式的大额贸易受到冲击之下,以中小额交易为代表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抓住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契机,着力创新监管模式,合力推进标准化发展,将有利于我市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集聚区。”古龙高表示,而这也极有可能是我市能否在下一轮发展中取得先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