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乡村振兴|数十载奋斗争先 乐见百姓奔小康

【连网】13岁当“童养媳”,31岁入党,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建设家乡,在她的心目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大家走上幸福的道路。如今,几十年时光转眼即过,梦想也皆成现实,103岁的魏太英老人坐在小儿子刘磊那宽敞明亮的楼房前,望着门前人来车往的繁华景象感慨万千:跟党走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身为党员奋斗几十年,带领百姓一步步奔小康,让我感到特别欣慰,也特别有成就感。

入党七十载 一心一意跟党走

204国道的柏油马路,在早春三月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温和的光泽,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墩尚镇朝阳村由南向北横穿而过。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呼啸着飞驰而过,搅得乍暖还寒的春风愈加强劲,也让路两旁已经亮出嫩芽的垂柳不时摆动枝条。这仿佛是一条让朝阳村通往幸福的路。

驱车下了国道,几分钟后,就到了魏太英老人的住处。103岁的她正双手扶着拐杖,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和几位村民唠着家常。

“老太太,有人来看您了。”看到我们来访,有眼尖的村民大声对着老人喊了起来。魏太英扶着拐杖站起来,在小儿媳妇徐国华的搀扶下,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进门。走到门口,一个“共产党员之家”的光荣牌映入眼帘,原来,这个家里,不仅老太太自己是党员,小儿子刘磊也是党员。

“我是1950年4月入的党,那时我31岁,我一直坚信,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说到共产党,有着整整71年党龄的老人用沧桑而又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说,“你看这些年,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多大呀,电灯、电话、电视机、小轿车……当年的梦想如今全都变成了现实,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这些,全都是党给的呀!”

处处争先 为建设新中国默默奉献

1919年出生的魏太英老人,幼年家里非常贫穷,为此,她13岁就被送到朝阳村刘家做了“童养媳”。回忆起年轻时的岁月,老人感慨地说,“那个时候呀,除了受罪还是受罪。”

“‘童养媳’就是给人家干活的,哪有不受罪的呀。”一旁的小儿媳妇徐国华心直口快,她告诉我们,婆婆17岁出嫁后,就一直忙于繁重的家务劳动,由于多年后才生育,为此还差点被婆家给休了。新中国成立后,思想进步,脏活、累活都冲在前面的魏太英,经过组织的长期考察,在当时公社驻点委派干部刘青亮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那时,整个朝阳村包括魏太英在内也就只有4名党员。没有孩子牵挂、丈夫又当兵在外,年轻的魏太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不论是造土肥、抬沟淤还是挖河工,她都冲在大家伙的前面,赣榆的水漫桥、三支渠以及沭河等地,都曾留下魏太英忙碌的身影。为此,她还相继担任过当地识字班班长、朝阳村妇女主任、双槐乡妇联主任等职务。

这是一段既艰苦又光荣的岁月。虽然饭都吃不饱,但浑身充满干劲,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建国初期的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跟着共产党,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魏太英说:“我当识字班班长的时候,就经常给村里的村民们开会、上课,给他们讲党的历史、党的政策,激励大家一心一意跟着中国共产党建设自己的家乡。”

在党的领导下 生活像蜜一样甜

朝阳村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村里一户人家从相邻的罗阳村娶了个媳妇,迎亲的队伍接新娘用了整整4个小时。交通闭塞,经济就落后。

不过这些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家伙齐心协力、奋斗争先,村子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特别是在2010年新修建的204国道正式通车后,朝阳村交通便利了,发展更是翻天覆地,有目共睹。

朝阳村第一书记鲁德虎告诉我们:“如今,村里的道路硬化率达到50%至60%,主干道也都装上了路灯,路边也种上了树木,村里的下水道也都铺设好了,一到雨天就污水横流的场面再也不会出现了。淡水虾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成为大家的主要收入,村里还有好几家木材企业,解决了村民们家门口就业问题。”

除了村容村貌的绿化、亮化、硬化外,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我们住的都是草房、泥房,现在大家都住上了楼房,年轻人出行都是‘四个轮子’呢。”这些可喜的变化,魏太英老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告诉我们,“这些年,市里、区里、村里的领导经常来看望我,他们给我送钱、送粮、送关心,这些幸福的生活,不都是党给的嘛!”

的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医疗、养老也日益完善,60岁以上的村民都有一定的养老收入,80岁以上的村民不但有尊老金,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村里还会对老人们进行集体慰问,村民们的幸福感日益提升,大家都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像蜜一样甜。魏太英说,自己年轻时跟着党,奋斗争先,带领群众逐渐脱贫;如今老了,看着百姓生活步步奔小康,心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以言表。(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张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