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四支队伍为海州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连网】(通讯员 王一平 张之帅 曹波)5月初,海州区在全国公开选拔131名优秀大学生回村任职。新录用人员到任后,该区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低5.5岁,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比例提高15.8%,为乡村振兴又增添了新动能。

近年来,海州区把夯实农村组织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精心施策,精准发力,用足、用活、用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四支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选优配强“领头雁”。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创新农村干部管理工作中,海州区狠抓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利用村支“两委”换届契机,去年将党性观念强、作风过硬、带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农村工作的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并及时将村党组织书记培养纳入干部教育体系,采取市、区、镇三级联动。每年对村支书开展不少于10天的集中轮训,重点安排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农村党务等理论课程,提高村支书“两手抓”履职尽责的综合能力。浦南镇太平村曾是有名的“三乱村”,农民上访、集访群发、多发,一段时间,太平村“不太平”。从事外出远洋捕捞的党员大户张道勇通过组织引荐、党员投票担任村支书后,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水貂、狐狸、獾子等特产养殖,流转2200亩土地建立苗木花卉基地,并组织村里的100多名“船老大”到舟山、大连等城市施展拳脚,村里一年一大步,年年获评市、区先进单位。

精挑细选驻村“第一书记”。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海州区立足基层一线,从区机关单位、部门精挑细选79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对全区42个经济薄弱村、软弱候建村进行帮扶,根据机关单位工作职能选拔驻村“少帅”,其中把党群部门领导选任到“两委”班子软弱村;涉农部门选任到产业发展专业村;经济部门选任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政法部门选任到社会治安难点村。时间一定三年,为其搭台子、指路子、做后盾。区卫计局第一书记葛秀伟到任东辛村后,巧施富民良策,以“百万农产品订单”、开办“东辛大集”等措施助力农村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后方单位资源优势,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摸实情、找软肋、解难题。去年至今,共走访群众11850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85条,引进各类帮扶资金6500多万元,为农村新建扶贫工厂、光伏发电、修复出村路等各类实事、好事460多件。

大力实施“能人治村”。开展“双培双带”工程,把农村致富能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创业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为党员,79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其中重点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去年该区还建立了1200余人“能人库”,打造学历高、素质好、结构优、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精准培养大学生村官。从考核激励、帮扶指导、培训帮带等工作入手,打好“组合拳”,提升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的能力,为基层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明确大学生村官在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等方面职责,并综合平时、年度、聘期三种考核形式,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为拓宽大学生村官成长渠道、有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留得住、干得好、扎下根,开展老科技工作者与大学生村官对接帮扶活动,同时区财政局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基金,对有创业意向或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提供贴息贷款、无息贷款和项目资助,先后资助创业项目8个,发放扶持资金近20万元。建立健全大学生有序流动机制,让基层“血液”动起来,鼓励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大学生村官依法依规竞职村(社)“两委”负责人,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截至目前,该区大学生村官有村(社)“两委”正职16人、“两委”副职48人,先后有80余人进入镇(街)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序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