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连云港产业通过“114产学研”平台借智解难题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孟庆欢)近日,来自上海新材料领域的专家高琮来到连云港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杜钟氨纶推荐自己的甬道技术参数评估的可行方案。同传统的产学研方式不同,这次产学研合作,源自一条微信。原来,高琮通过“114产学研”微信订阅号上看到了杜钟氨纶发布的企业难题。研究流体力学的高琮觉得能解决这个难题,便把个人信息发给订阅号。很快,“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就与他联系,最终促成合作。连云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种企业发布各自的难题,高校专家通过“114产学研”抢答模式在港城运行。港城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呼唤”来自全国的万名专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长期以来,企业掌握连云港市场但缺乏科研力量,高校技术资源丰富却难与连云港市场对接,以往两者对接并不顺畅,原因在于缺少一个好“红娘”穿针引线。连云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找专家不容易,专家有好成果不能被企业了解,通过“114产学研”这个红娘,专家与企业的对接变得简单高效。因为该平台每天都会发布企业所遇到的难题,而各个高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专家,则通过后台“抢单”,给出多种方案让企业选择,最终在平台的“撮合”下,双方开展合作。

连云港市的“114产学研”是由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的,其运作的机制是通过产学研服务的O2O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线上信息流对接,线下深入洽谈合作,从而破解企业和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速度慢的难题,并实现了多专家协同开展产学研的效果。

“我是上海最早的一批‘星期六工程师’,那时候我们找项目和企业难度非常大。现在有这样的科技中介平台,我们与企业的合作有了保障,企业也能迅速解决难题,而平台也为双方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高琮说,因为用起来非常方便,专家们把“114产学研”戏称为“被窝里开始的产学研合作”。如今,“114产学研”平台专家库已有万余名专家,大多是上海高校、院所科研人员。

“114产学研”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最大好处就是产学研项目竞标和协同。简单地说,过去企业寻找专家进行产学研合作是一对一的,现在是通过竞标的模式,由多个专家提供多个方案,最终由企业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

连云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连云港,“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和当地科技部门联合主办的“常春藤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采集到大量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为港城的产学研发展助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