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 于静雯 何畏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近期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下称《文选》)收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讲话、演讲、指示、批示等七十九篇,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总结,更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实践路径,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肩负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篇目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不断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督察”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加快形成地方生态治理创新试点激励机制,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明责知责、担责尽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亲自调研、亲自督办、亲自验收,积极探索本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主动汇报生态治理新成效,形成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文选》中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文献,其根本的实践遵循是:以“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开展更高质量的人工修复。“顺应自然”不等于“顺其自然”,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生态破坏区域污染溯源、生态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等,以科技赋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人工修复”不等于“人为干扰”,而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环境本真样貌的基础上,以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其逆转恶化态势,为生态系统后续的自我调节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篇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将节约、保护、低碳的发展理念落实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实践中,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输送等方式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开发力度、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积极构建绿色循环型供应链管理体系。要合理有序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以环境优势吸引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坚持思想引领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文选》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指引人民、以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内容浸润心灵,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凝聚精神共识。要利用好德育课程“主阵地”、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宣传阵地优势,将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理念厚植于人民心中。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一批优质生态文艺产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意蕴、彰显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伟大实践的红色精神。要大力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引导全民生活观、消费观发生革命性变化,激发环境保护全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坚持“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相结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等篇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要充分观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扩大清洁能源产能规模,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设置“排放红线”,鼓励相关企业向新能源、新技术、新服务产业转型。要探索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碳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碳价形成与调节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注入创新势能。要主动开展国际碳减排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推动制定更加公平、科学、严格的国际碳减排协议,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与共赢贡献中国力量。

伟大的实践产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文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新征程上,我们应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转自《新华日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