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为全面做好针对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巡视工作,逐步完善四有档案中各类石刻拓片的整理工作。7月10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骆琳、谢云峰,工作人员祝景强、石峰、刘阳一行5人前往灌云县大伊山,分别对两处宋金时期的海船岩画开展了拓片工作。灌云县博物馆馆长邹平彦,党支部副书记冯兴海等陪同参与了此次考察拓片。
10日上午,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待到达现场后,在县博物馆同志的指引下兵分两路,一组前往大伊山东北麓的金鸡岭,一路则沿山体西坡的白鸽涧一路向上。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十几公斤重的工具,一路向上攀爬。在连续拔高近两百米后,工作人员在白鸽涧北坡半山腰处找到了这块海船岩画。
由于近来我市多阴雨天气,加之大伊山地区植被茂密,气候湿润,石刻表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大家顾不得休息,用从山下背上来的清水仔细刷洗着每一处苔痕。蚊虫叮咬已是家常便饭,工作人员一边用木棍驱赶可能隐藏在草丛中的蛇虫,一边专心投入到拓片工作中。至下午5时许,拓片工作全部完成,此次共成功揭取拓片三张,全满完成既定任务。
大伊山又名“黛伊山”、“大言山”,位于伊山镇西北隅。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大伊山,州南百里,高五百丈,周围十五里。”主峰大山围,海拔226.7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灌云县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大伊山周边陆续发现十余处古代岩画刻石,其中,位于白鸽涧的海船岩画在我市目前发现的此类岩画中,是唯一一处同时刻有人物、建筑、船只等内容的岩画刻石,对研究宋金元时期海州地区港口的发展以及古代船舶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