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陶健)近日,2025年度“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活动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此次活动由江苏省科协牵头,联合连云港市科协、江苏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江苏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等多家涉农科技单位,聚焦生态农业前沿技术,将科技服务精准送达田间地头,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施肥,土地吃上“智慧餐”
“施肥并非多多益善,土地也需精准营养。”江苏省地矿复合肥厂高级工程师马根林的开场白吸引了全场40余位种粮大户。他摒弃术语,用“土地体检”(土壤测试)、“田间实验”(肥料试验)、“按需配餐”(结合作物需肥规律)等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给多少。围绕水稻、小麦等主栽作物,马根林详解了不同生长期的“施肥日历”,并提炼科学施肥方针:“按需供给”避浪费、“养分平衡”保健康、“协同增效”提肥效、“环境友好”护生态、“动态调整”应万变。他特别警示了过量施肥破坏土壤生态平衡的危害。
生态防控,天敌军团成“主力”
“农药越打虫越多?症结在于生态防线失守!”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研究员杜永直击痛点,结合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出构建三级生态防控体系:基础防线在于强健植株与土壤健康,核心突破在于壮大“天敌军团”,重点推广“以虫治虫”技术,如利用赤眼蜂精准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虫卵。杜永通过大屏现场展示赤眼蜂卵,强调保护稻田蜘蛛、瓢虫等“生态卫士”的重要性,科学用药则要求精准施策,选择合适药剂与施药时机。他呼吁:“化学农药是‘消防队’,天敌昆虫才是‘常驻军’!稻田生态链就是最宝贵的绿色资产!”这份“生态防虫宝典”深受农户欢迎。
田间问诊,技术落地解难题
理论宣讲后,专家们深入田间进行“现场会诊”。种粮大户卞红旗拉着专家直奔自家稻田。专家们结合宣讲内容,现场指导后期肥水管理、田埂种植诱集植物吸引益虫、科学释放赤眼蜂等技术要点。杜永在查看稻丛发现虫卵踪迹后,立即建议:“快放赤眼蜂!你这田蜘蛛密度高,正是开展生物防治的好时机。”泥泞的田埂瞬间成为生动的实践课堂,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深入交流中扎根。
赋能振兴,田野涌动新动能
此次锦屏站活动,不仅为农户送来了前沿的生态农业“金点子”,更架起了专家与农民之间的“连心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不仅是新技术的输送,更是生态理念的革新与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当“会种田”迈向“慧种田”,当生态智慧精准滴灌田野,锦屏镇的沃野上,正翻涌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动能。这趟满载希望的“科普列车”,将继续驶向更多沃野,播撒科技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