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苦练内功蓄动能 持续创新迎挑战 连云港医药产业危中寻机

【连网】  近年来,国内外医药行业迎来重大变化,特别是今年9月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连云港正以更强的创新力主动出击,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继续擦亮“中华药港”的名片,继续保持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增长势头。

中华药港二期

乐观看待市场影响

近日,一张新出炉的IVD地图,不仅引起业界关注,也让普通大众对这个名词产生了兴趣。

所谓的“IVD”全名叫“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中文译为体外诊断产品,即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从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核酸检测就是我们接触的最直观的例子,它就是依托这种体外检测产品发现阳性案例的。目前,连云港市就有1家这样的企业——连云港高新区的愚公科技。

“企业GMP厂房已经落地在中国(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国际医药创新产业园内。项目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洁净区近900平方米,完全按照GMP规范建设与管理。项目预计于2023年4月建成。项目建成后,愚公生物将正式进入核酸药物和细胞治疗原料市场。”愚公科技负责人许恒浩介绍。

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核心就是阻挡中国生物医药原料企业通过全球市场积累资本,快速壮大。面对这样的“脱钩”,许恒浩却认为影响并不大,因为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生物医药原料产业拥有广阔的前景。

许恒浩说的并不是大话。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团队组成的生物原料开发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企业不仅解决了国内生物医药高端工具酶和原料酶“卡脖子”的难题,而且实现了限制性内切酶的规模化生产,打破国外企业40余年的垄断。目前,该企业拥有快速限制酶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同许恒浩一样乐观的还有机构分析师田继康。作为连云港医药产业的长期观察者,机构分析师田继康认为,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对产业化程度高、成熟度较高、市场价值较大的行业,如医药外包、原料药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但对于一些生物医药的新行业,如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等蓝海领域,研发和产品的直接竞争尚不激烈,不会产生直接冲突。

这样的观点是有数据支撑的。今年前三季度,连云港医药产业抵抗住层层重压,终于浮出水面,四大龙头企业有3个已实现正增长。

o_1f5nik2bc50rm8t1flkgc8826k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10月28日,恒瑞医药发布了三季报: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目前,恒瑞医药已上市创新药达11款,在国内同行业排名居前,另有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恒瑞医药的大手笔研发投入,代表了港城医药企业应对市场风云的连云港方案。在这份方案中,港城医药企业在加速推进创新步伐。

2022年9月26日,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比利时KiOmed Pharma SA共同宣布,双方就KiOmed在研创新产品KiOmedinevsOne达成在中国大陆、澳门及台湾地区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独家许可协议。这是该企业今年以来引进的第四款联合开发药物。

10月21日,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连云港润众制药提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3.3类新药上市申请,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诺和诺德的原研产品获批,2021年在三大终端6大市场合计销售额接近20亿元。创新是上述企业由小变大的奥秘,也是连云港医药企业应对风云变幻最重要的利器。

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当前,连云港医药产业面临的困境关键还是在增长点上。在新一轮竞争中,生物医药肯定是城市角逐的重点领域,作为曾经在化药时代领先的城市,连云港面临省内外城市的重压,必须尽快积累人才和企业,实现生物医药领域增长。同化药需要长期积累不同,生物医药具有技术领先、迭代快等特点,只要抓住发展风口就可以乘势而上。

o_1faa5on631hq4psj153mh6b1l3ad

持续强化政策引领

由于国际环境、疫情、地缘政治等方面原因,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不断。与此同时,国家攻坚医药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也将加大。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主动建立国家政策研判机制,增强与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的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政策消息,为连云港医药企业争取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

连云港市科技局成果处处长周梦玲介绍,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发展证明这个路径是可行的。过去几十年,连云港借助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省成果转化项目等科技资金支持,培育了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康缘药业四大药企,形成了“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行业共识。

在做好向上争取的同时,连云港也必须抓紧补齐医药产业基础研究、核心人才不足的短板。卢山表示,21世纪初,因为这些原因,港城医药企业纷纷借智外市,形成了研发在外生成在内的产业发展模式。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的生产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人才密集型转变,必须要补齐过去几十年留下的旧账,才能为连云港医药产业寻找增长点。(周莹)

相关新闻